只善待一个姜海程远远不够
    2006-12-14    作者:蔡方华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因对“在火车上吃了一份价格达15元的白菜”表示不满,北京昌平市民姜海程给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写了一封信。两个多月后,武汉客运段四名领导和工作人员专程到北京,向姜海程表示歉意,同时退还了20元“多交的餐费”。这本来是一件小新闻,但由于它发生在铁路部门,又与铁道部长的批示有关,就不由得不让人对它“刮目相看”。
  它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原因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潜在意味,对之也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读解方式。
  在“良民”看来,一顿饭的事儿,总额还不到30元钱,竟然就“惊动”了铁道部长,还劳烦人家四名干部登门道歉,无论如何,这都显示出铁路部门的工作作风很扎实、很亲民,而且有闻过即改的雅量。如果更善意、更大胆地推测一番,甚至有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铁路部门要整顿列车餐饮的秩序了,在火车上吃饭将不用挨宰了。于是就不免感到欣然。
  当然,“刁民”可不这么看。“刁民”以为,武汉客运段单独给姜海程退钱,缺乏正当理由。该次列车的餐饮价格是统一制定的,而且对所有旅客适用,如果姜海程那20元钱是多交的,那就意味着其他就餐的乘客也多交了钱。既然要退钱,就不应该只给姜海程退,其他乘客也应该享受这样的“折扣”。不能因为他给铁道部长写了信,他就成为K280次列车的幸运儿。这么简单的道理,说到天上去也是错不了的。
  “刁民”还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如果“刁民”记得不错的话,最近几年有不少人都跟铁道部打过官司,律师乔占祥和研究生郝劲松甚至因此成了名人。他们的诉讼要求也不高,就是要求铁路部门在春运的时候别涨价,别为了块儿八毛钱伤了老百姓的心。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给部长写信,所以他们不但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礼遇,官司更是输得一根毛都不剩。如果要对乔、郝两位和姜海程做个比较,姜海程充其量是自我维权,乔郝搞的是公益诉讼,代表了广大乘客的心声,不知道为什么乔郝就没有姜海程那么幸运呢?“刁民”很想同铁路部门探讨其中的原因,但估计也得不到诚恳的回答,不如作罢。
  “刁民”之所以刁,就在于总是穷根究底、得寸进尺。但如果要在“良民”与“刁民”的读解中做个选择,我们还是倾向于“刁民”那种不肯轻易放过的拧巴劲儿。我们大家都清楚,铁路部门向来是被尊称为“铁老大”的。火车票难买,服务质量差强人意,列车餐饮质次价高,列车晚点屡见不鲜,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年来,铁路部门以“削峰平谷”为由施行春运涨价策略,更是让公众气不打一处来。要知道,我们早已不是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公众再也不会对自身权利懵然无知和一无所求,人们越来越深刻感受到改革向着政治、经济、法律等敏感领域不断深入的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仅希望看到登门道歉这样的偶然行为,更渴望看到铁路系统作为公共物品提供者和典型的服务行业,能迅速地转变自身定位,那就是从“铁老大”的交椅上走下来,以更文明、更科学、更人性和更稳定的方式为社会服务。如果列车餐饮的经营方式不做深刻改变,乘客就不可能吃得满意;如果工作人员还是以铁饭碗自傲,其服务质量就不可能得到实质性提升;如果总是躺在垄断地位上陶醉,铁路交通的梗阻就难以消除。在铁路部门不断改善自身工作的过程中,多一点“刁民”的斜眼打量与挑衅,总归是有好处的。
  当然,对铁道部长认真对待姜海程投诉这一事情本身,我们还是表示高度赞赏的。“不以善小而不为”,有这样的态度和工作作风,铁路系统就还有希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