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海:写意甲骨的“怪夫子”
    2010-07-02    作者:记者 韦夏怡/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怪夫子”书刘邦《大风歌》。

    在上海世博会上,他的甲骨文镌中国红钰瓷巨型宝瓶和丝绣甲骨文艺术长卷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古老文字的魅力;在海外,他因写意甲骨文而被誉为“龙”先生,其作品被海内外许多名家学者企业家收藏。他就是著名的甲骨文书法艺术大师——“怪夫子”宋大海。
  宋大海的写意“龙”字甲骨文在海外华人圈中有口皆碑,凡是看到他书写的“龙”字的人,无不为之振奋。在这位“怪夫子”的笔下,龙在腾云驾雾,龙在长空飞舞,龙之精神、龙之豪迈、龙之雄威、龙之气势无不跃然其间,龙驾雄风乘万里之志,龙有跃长空攀凌云之功。有人评价说:“‘怪夫子’笔势千变万化,笔力遒劲苍郁,有时潇洒飘逸,有时行若云浮,有时力拔千钧、粗犷委婉,搭配相宜,起笔与落笔结构得体,有若行云流水,有若虹开雨霁,他把龙的精神、气魄、风骨、形态书写得巧妙无比。”
  能将甲骨文艺术书到如此境界,“怪夫子”的甲骨文书法文化底蕴可谓非常丰厚,而这种积淀又源于他60余年的专心研究。不论在何种艰苦的条件下,“怪夫子”都从未间断过对甲骨文的研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十年来,“怪夫子”一直在故纸堆中探寻甲骨文的真谛,他的足迹不仅遍布中华大地,甚至还涉及非洲的一些民族部落。他曾数十次赴甲骨文的诞生地河南安阳殷墟,他还亲自到非洲体验造字环境,试图与几千年前的古人类对话、同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对话、同非洲原始的部落民族对话。60载的苦心研习,让如今的“怪夫子”对甲骨分期断代、文字释考、卜法文例等关键学术课题有了深入认识。
  作为目前已知的我国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一直以来都带着一种神秘色彩,不过宋大海与甲骨文的缘分却很早就开始了。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他曾表示:“自幼,我就很喜欢中国古文化,特别是古文字。在我幼小心灵里就扎下了这么一个深深的根。开始只是兴趣,当然,兴趣是成功的起点。我七岁就开始习古了,先是跟着祖父、舅舅学古文字,跟着他们跑,他们当时是乡间的秀才。久而久之,学习研究古文字的兴趣就实在割舍不下了。在当时,我幼小心灵里总觉得这些都是祖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不能把它扔进海里漂没了。祖宗创造出的东西,必定是有他的道理。长辈们告诉我,这些东西是中国独有的,哪个国家都没有。由此,我就更加酷爱对古文字的研究了。”
  在研习甲骨文字知识时,宋大海还得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甲骨文专家郭沫若的指导。
  大二那年,宋大海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指教。在信中,宋大海还写了十几个甲骨文。不久后,他收到了郭沫若的回信:“锲而不舍,必有大进”。自此后,宋大海便常常把自己的习作寄给郭沫若,请他指导。有时他还会到郭沫若的办公室,亲耳聆听郭老的教诲。郭沫若除了教给他古文字学之外,还教了他一个“变”字。郭沫若曾对他说,世上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发展,研究甲骨文也一样,不能只停留在发现与研究上。这种求“变”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宋大海的古文字研究,是他进行写意甲骨文创作的原始动力。

  相关稿件
· 千年甲骨文首登“会说话”的邮票 2009-11-20
· 甲骨文宣布收购太阳微电子 2009-04-22
· 中国发现早于甲骨文的早期文字 2008-10-24
· 甲骨文创办31年来首次推出计算机硬件产品 2008-09-26
· 甲骨文进军“商业智能”平台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