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媒体评论

序言
增量历史观:重读百年中国史

第一篇
龚自珍、魏源:告别“衰世”

第二篇
“维新公子”陈三立

第三篇
不悔与悔:“戊戌第七君子”徐致靖

第四篇
“开国会以便人民实地练习”
——汤寿潜与晚清立宪运动

第五篇
宋教仁登南高峰

第六篇
火一样燃尽自己的师复

第七篇
烟霞洞中日月短
——“新思潮”的代言人胡适

第八篇
寄一袋西湖边的桃花给徐志摩

第九篇
“应笑书生不自量”:
——“中间势力”代言人张东荪

第十篇
“昌明教育平生愿”
——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

第十一篇
“拨伊铜钱”:一代银行家蒋抑卮

第十二篇
“棉纱大王”穆藕初筑庐西湖

第十三篇
胡氏三兄弟的科学报国梦
——兼说“中国科学社”

第十四篇
登临吴山:邵飘萍的不归路

第十五篇
“纸头敌不过弹头”
——史量才为守护“报格”而死

第十六篇
陈布雷为何“悔之晚矣” ?

第十七篇
“我们的校长”
——经亨颐与浙一师风潮

第十八篇
“书傻子”校长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

第十九篇
燕京大学:一个“实现了的梦想”
——司徒雷登与我比邻而居

后记

 

  我们常常被告知中国没有这样那样的传统,何谓传统?传统总是从一个人、一些人、从某个时间开始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张元济、陆费逵、王云五这些人出现了,我们的出版业就有了传统;蔡元培、张伯苓、竺可桢、梅贻琦出现了,我们的大学就有了传统: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出现了,报业就有了传统:蒋抑卮、陈光甫出现了,金融业就有了传统。
   百年中国,多少悲壮剧,前人创造了历史,却有多少被遗忘。傅国涌勤奋博学,百年寻梦,追寻传统,笔底波澜,为后人找回财富,激人奋进。      ——钟沛璋 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东方》杂志总编辑

   傅国涌的文章有内容,有观点,视野开阔,文字晓畅。有些地方用墨不多却意味深长。
   ——章诒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傅国涌在尘封的史料中勤奋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国不少历史真相,以新的视角给读者新的启发,实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袁伟时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国涌的文字之所以可信,在于他的理性、道义和人格力量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崔卫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
  长河落日圆又圆:从文明史的视角解读百年史

   本书从文明史的视角,而不是单一的政治史的视角,重新解读百年仓惶史。在这一视角之下,权力的成败并不是最重要的,思想的创造,观念的更新,生产方式的改变,教育模式的转换,学校、银行、书局、报纸、工厂的兴起,思想家、学者、银行家、实业家的努力对于古代到近代的演变,带有更本质的意义,从晚清到民国不是古老循环中新一轮的改朝换代,而是全新的开始,中国在蜕变,老帝国向新民国的全面蜕变,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个过程没有完成。龚自珍是个符号,司徒雷登也是个符号,作为教育家,他缔造燕京大学、参与中国重铸文明过程的作为远超过他作为传教士、驻华大使,我们其实也应该把他看做了中国人。若没有世界对中国的帮助,包括李提摩太等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将缓慢得多。

 
  山水:从文明史的视角重新解读百年仓惶史
  本书从文明史的视角,而不是单一的政治史的视角,重新解读百年仓惶史。在这一视角之下,权力的成败并不是最重要的,思想的创造,观念的更新,生产方式的改变,教育模式的转换,学校、银行、书局、报纸、工厂的兴起,思想家、学者、银行家、实业家的努力对于古代到近代的演变,带有更本质的意义,从晚清到民国不是古老循环中新一轮的改朝换代,而是全新的开始,中国在蜕变,老帝国向新民国的全面蜕变,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个过程没有完成。龚自珍是个符号,司徒雷登也是个符号,作为教育家,他缔造燕京大学、参与中国重铸文明过程的作为远超过他作为传教士、驻华大使,我们其实也应该把他看做了中国人。若没有世界对中国的帮助,包括李提摩太等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将缓慢得多。
 
  卡小卡flyyying:必须让人们知道历史真相

  现在有人仍然对于历史的真相讳莫如深,仍然要极力维护一些长期以来灌输给人们的谎话。知道真相不是很难,能够保证说出真相、传播真相才是社会获得进步的福音。本书作者以视角的独特性以及其题材的某种揭密性等对于事实真相的追问和思考,让读者眼睛一亮。在史料上有所突破,显得分量颇重,极具可读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颇具深刻意义与现实关怀的历史个案。

 
  天下无家:批判也是一种爱

  本书对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不公、不义的事情保持批判,我对我们身处的体制的不完善保持批判,我对这个时代的许多不幸人事保持批判,并不是刻意要跟谁、跟什么过不去,完全是因为我爱自己脚下这块土地,愿意与这块土地共存亡,我从来不想移民,逃离这个不完美的国度,爱的表现并不一定是无原则的肯定与吹捧,批判也是表达爱的方式。

 
  折腾岁月:我们的今天就是过去那段历史的延伸

  我们的今天就是那段历史的延伸,生活仍在继续,要求得现实问题的答案,不能只从现实中去寻找,还要深入到历史中去,有些问题本身就跨越了百年甚至更长的时段。我们要关注中国近代的演变,要进一步看清历史的来路,把许多关键的细节弄清楚,从中找到一条布满民族身体的如同毛细血管一般清晰的历史脉络,明白这个古老民族在近代以来的真实处境和先辈们曾经的思考和努力。小而言之,使我自己生活得更明白一些,大而言之,将我们自己放在这一条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链条当中去,有助于本民族更好地把握自身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