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药”开始占领国际市场
    2009-05-08    本报记者:李文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西方各国过去对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偏见正在发生转变,特别是中医在“非典”中发挥了比西医更为明显的作用之后。同时,国外医学界也开始认识到化学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大,进而在药剂选择上出现了“回归传统”的现象。
  与此相关,“洋中药”已经开始冲击国际市场。一些发达国家凭其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优势,植物药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猛。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2004年销售额达15亿美元,其产品的机型、包装和质量控制都优于我国中成药。
  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日本以我国210个古方为基础开发医疗用药,刺激了日本汉方制剂工业的迅速发展。汉方药生产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了顶峰,医疗汉方药的生产总额为1542亿元。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都提到了日本生产的“救心丸”,这是仿制我国“六神丸”研制的,但是“救心丸”却占领了国际市场。
  据日本社会调查研究所的统计资料,日本用汉方制剂的生产厂家数由1996年的92家增加到1999年的111家,种类也从1996年的2154种增加到1999年的2812种。汉方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中老年疾病及慢性病治疗,承认汉方药疗效的医师也逐渐增多,目前使用汉方药的医师已占72%,而其中又有70%的医师用药时间达10年之久。
  韩国在我国的“牛黄清心丸”基础上开发出的牛黄清心液也打进了国际市场。韩国还对市场上常用的100多种中药材在其本土试种栽培,目前绝大部分已经自给自足,且有少量出口。日本也在大建中草药基地,并制定了庞大的中药材发展计划。有专家认为,这样发展下去,洋中药会挤垮本土中药,中国人吃洋中药不再是危言耸听。
  国内中医药专利申请遇到了障碍:首先是专利保护审批周期长,从中药发明专利申请的提出到最终授权,大概需要将近三年的时间,这使一些科研人员望而生畏;其次,不注重中药商标的注册,名牌流失严重,常常发生“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等问题;第三,中药品种保护的对象仅限于中药品种,而对中药的生产方法、专用器械等不予保护。
  相关稿件
· 张清奎表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五大误区 2009-05-08
· 我国开展中药普查建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 2009-05-08
· “中国苏州吴中药港”崛起[图] 2009-04-15
· 同仁堂:“中药第一股”偏爱稳健路线 2009-04-10
· 中药治疗多脏器衰竭有突破性进展 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