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庸:海外搜集流失文物的“军师”
    2009-04-24    本报记者:张建松    来源:经济参考报

    程庸在德国斯图加特纳高拍卖行鉴定文物。纳高是欧洲第三、德国第一大拍卖行,经常举行以中国文物为主题的拍卖。

    认识程庸很多年,只知道他是上海一家媒体收藏版的资深编辑,却不知道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文物军师”。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的同时,我国民间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出国搜寻流散在外的中国文物。程庸作为中国文物协会、中国古陶瓷协会的会员,对文物深有研究,因此经常被一些民营企业家聘为“军师”出国寻宝。
  他说,这些年,去了好几趟欧洲,跑了十几个国家,看了二十多个博物馆与文物市场,感触良深,没有想到在异国他乡能见到这么多中国古老的艺术。虽然在未去欧洲之前也读过相关的文章,但百闻不如一见,亲历现场才感受到中国文物就像文化种子、华夏后裔一般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如俄国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卢浮宫以及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等,都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

  “捡漏”是衡量一个藏家能耐的关键

  国外的拍卖会、古玩交易会、古玩市场等地方,是我国“民间寻宝团”搜集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主要目的地。程庸说,穿行在欧洲的大街小巷,寻找一件件流落于此的中国文物,时有机会“捡漏”,这听起来充满了刺激、浪漫,还有点为国争光的意思,但事实上,刺激浪漫并不多,常见的是充满险情,要是一不小心花了大价钱,买了赝品,除了郁闷,还在异国他乡丢了脸面。
  买古董的麻烦在于没有标价,一件古董虽也有约定俗成的价格,但通常不为人知,古董商遂可以任意开价,可能高开,也可能低走,如果遇到了后者,就是“捡漏”。“捡漏”是衡量一个藏家能耐的关键。
  有一次,一位香港企业家邀程庸去伦敦参加一场拍卖,这位企业家虽然不辨古董真伪,但心气品味甚高,又聪明颖悟,一眼就看中一件乾隆粉彩官窑瓶,如果东西是真,就想要。瓶子无论从制作、纹饰上说皆少见,起拍价30万,采用低价策略,旨在吸人眼球。程庸前前后后把瓶子看了个仔细,心里将瓶子的最高价预设在200万,包含着高额佣金。
  第二天上午9点,拍卖会开启,乾隆官窑瓶子尚未登场,程庸突然不放心,找到拍卖公司老板,请求让他到仓库里再看一眼。老板很有教养,很客气地亲自陪同他去仓库。程庸再看了一遍那个官窑瓶,感觉甚好,但最后不经意地注意起瓶子底部一个小标牌,轻轻掀开,发现里面有一块开裂,几乎脱落,这开裂与整个底部的开片连在一起。
  “是故意这样遮盖?还是无意?如果从工艺上说,乾隆粉彩烧造技术十分成熟,出现这类脱釉,未必次品,但绝非完美。花百万买一件古董,应该尽可能是完美无瑕。”程庸心想。于是,他把原来的预设价降低到100万。
  拍卖会上,乾隆官窑瓶子按序号被推出以后,香港企业家参与竞买,有人先出30万,他出32万,有人跟35万,就这样一直竞价到100万,仍有多个买家竞争,香港企业家怀疑程庸的预设价太低,不经他的同意又举手:120万,仍有人跟价;香港企业家还想举牌,程庸接过牌子压在大腿上,表示放弃竞拍;到180万无人跟拍,拍卖师才落槌。
  事后,程庸跟那位企业家解释道:竞拍这类高价的古董,不能盲目地跟随场上气氛,万一有人做场,必会上当。预设即使有错,也只能放弃。过了一段日子,程庸各方打听,果然了解到那个最终买家已发现瓶子有瑕疵,认为买上当了,亏了一半价。

  “捡漏”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

  程庸说,淘古董这行当有些特别,不像大多数行业,你吹个牛皮,行为虚夸,可以糊弄一阵子,但古董这行,你咋咋呼呼,没有眼力冒充金刚钻,那么吃亏的就是你。到海外淘宝,欧洲懂行的专家也很多,要想从他们手中“捡漏”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
  有一次,一位外国古董商邀请程庸为他的公司鉴定一批收藏的中国文物。到了公司,程庸着实吃了一惊,满屋子布置得金碧辉煌,中间中式、西式家具混居,上面搁置了不少中国明清木器摆件,两边都是老柚木欧式玻璃橱,里面摆满了各类工艺品。除了欧洲工艺品外,大量的中国文物躺在里面,而且精品不少,除了瓷器,其它类别的也有,如清白玉雕花梅瓶,竹雕十八罗汉松形槎,明朝晚期的景泰蓝瓶。中国瓷器里面还混了不少日本货,如典型的日本萨摩绘人物瓷器,也十分精美。
  程庸一边对中国古董逐个作出评估,一边试探这位外国古董商是否懂行。他很快感觉到,主人表面虚心地请教,其实也在观察他是否有真能耐。从问藏品的价格就可看出,这位古董商开出的价很少有漏的,包括对赝品的开价,十分适中。一件朱碧山的名作银槎,开门见山的仿品,朱碧山的作品极其名贵,存世不过几个,若拍卖上百万元完全可能,而这个古董商开价两万元,显然这是仿品的价。可见,要想从这种十分内行的古董商手里捡漏,很难。
  此外,从跳蚤市场的现状也可看出欧洲人的懂行。程庸曾到过好几个跳蚤市场,如巴黎、奥地利、荷兰、列支敦士登等,并不像原先所想象的那样,珍贵的中国文物随处可见,恰恰相反的是几乎没有;即使有,也不过是普通的民国货。真正的好货在哪里?都在上面提到的那一类十分懂行的古董商手里。

  “虽然收回流散文物很难,但我们应有决心”

  “虽然要收回这些流散文物很难,但无论怎样,都不应妨碍我们去买回这些文物的决心,我之所以动情与固执的理由,与每一个国人一样,就是血管里涌动着对自己的文化与生俱来的熟稔与亲情。”程庸说。
  这些年,在赴海外淘宝的同时,程庸还写了一本书,具体描述中国文物艺术影响欧洲三百年,名为《国风西行》。他说,在近代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之前,中国的文化就曾长时间地影响过欧洲。中国艺术影响、传播欧洲的过程中,中国瓷器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瓷器具有很高的文化象征意义,如果只注重玩赏器物本身,只注重其价格的潮涨潮落,这样的玩赏游离了它的真正内涵。古代遗留下的艺术品,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领域的标杆,而且是最有说服力的标杆。
  在写书的同时,程庸还很想建立一本“账簿”,这账簿既要记载中国古老的艺术四处播散的辉煌历程,如明朝的瓷器出口贸易做得红红火火,其中的精品多被外国顶级的博物馆“供奉”着;也要记载某些流失的文物的背后,隐藏着中国几百年来屈辱的记忆。

  相关稿件
· “不折腾”与文物保护 2009-04-10
· 宫廷文物精品展在故宫举行 2009-04-10
· 索回被劫掠的文物需要立法 2009-03-02
· 佳士得拍卖风波折射中国追索海外文物难题 2009-03-02
· 文物专家:中国流失文物不是他人的提款机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