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主人翁:让个人资本升值的诀窍
访《新主人翁精神》系列丛书作者高贤峰博士
    2009-04-20    本报记者:肖婧 实习生:谢婧怡    来源:经济参考报

  “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这个股份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企业的老板,一个是员工。”或许在《新主人翁精神》一书出版之前,还没有人定义“岗位股份制公司”这个新名词,但当这一理论提出之后,便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岗位股份制公司”蕴含了怎样的管理哲理?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此书的作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研究所的高贤峰博士,为读者探索新主人翁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之路。

  “岗位主人翁”——重新定义“主人翁”精神

  经济参考报:早在四十多年前,宣传劳动模范王进喜、时传祥时,我们就提出了“主人翁”精神。现在,您为什么又重新提出这个概念?

  高贤峰:主人翁精神其实一直都没有过时。在我们国家提出主人翁观念之后,日本、德国的很多大型公司都接受了我们的“主人翁”提法,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说明这个概念是有生命力的。

  经济参考报:您把它命名为“岗位主人翁”?这与之前的国家主人翁、企业主人翁有什么不同呢?

  高贤峰:所谓“岗位主人翁”,是与我们国家现在的客观实际有关。以前我们主要是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去鼓励员工。而现在,企业的“打工者”越来越多,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人们不再认同自己的工作是为了整个国家,或是整个企业,而是以“打工者”的心态对待工作。这就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出现了书中提到的互相推诿责任、拈轻怕重的问题。现在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还是很强,而被管理者基本上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其价值观与管理者有着比较大的冲突。因此很多管理者觉得80后无法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价值观出现了断裂,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去引导人们的思想,去激励人们努力前行。

作者高贤峰在草原驾驭马匹。

  “岗位股份制”——最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经济参考报:当下流行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一般以人力资本入股——股权分红为模式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您提出的“岗位股份制公司”,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吗?

  高贤峰:当然能。以往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智力、知识为企业创造出资本的人员,应当通过股权激励,使他们享受股权分红。这种理论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便于管理者应用。特别是在设计激励机制时,有指导作用。但它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有的员工不是职业经理,也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普通的职工,他以创新的工作方法创造了价值,却无法得到股权分配,这套机制对其不起作用。更突出的是第二个问题。原本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为了解决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建议企业要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去留住人才。但是,每个企业都进行股权激励的时候,职业经理又有了新的选择标准,谁给的股权多,我就到谁的企业中去。这样一来,原有的职业经理流失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经济参考报:岗位股份制的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吗?

  高贤峰:岗位股份制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在于:一个岗位就相当于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努力是为了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而不是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如果人们把岗位看成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老板以货币入股,员工无疑则是将“人力资本”作为股本投入;那么,除了货币资本在周转中产生增值利润外,员工所付出的“人力资本”也同样在不断增值,知识、经验、技能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强大,必然会在“股份制公司”中获取更多的分红。因此,如果员工努力工作,自己的股份和企业的股份同时升值,可达到双赢目的。

  倡“岗位主人翁心理”——防“间歇性植物人”

  经济参考报:在您的书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名词,如“打工者心理”、“间歇性植物人”等等,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高贤峰:这些词语正是原先的激励机制下员工心理的代表。如果企业用工资、资金等激励员工,员工必然会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打工者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一个人一旦有了“打工者心理”,他就会不时地偷懒,工作时拈轻怕重,等等。这样一来,如果一个人工作十年,他将有一半的时间都在间歇性的偷懒中度过,而在这一半的偷懒时间中,他的人力资本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也就相当于一个人昏迷了五年,当了五年的植物人。我们将这种间歇性的偷懒称为“间歇性植物人”。

  人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昏迷了五年,他的知识、水平一定是落后于时代的。提出这个概念就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对自己人力资本的增值。

  经济参考报:您出版这本书为什么选择人物故事这样的描述模式呢?

  高贤峰:书中小D、小A、小张、老王等等都是我们从前期调研中的生动案例中抽象出来的人物。具有这些特点的人物在企业中大量存在,他们遇到的问题、他们经历的事情也是大多数管理者、员工都会遇到的真实事件。这样的说明模式使读者能够一下子就从人物中找到自己以及身边人物的原型,因此讲解理论时就能更亲切,更贴近实际。

  新主人翁式管理——经济危机中的管理门道

  经济参考报:您的“岗位主人翁”理论能为经济危机中的企业带来怎样的启发?

  高贤峰:现在正是各企业真正实施“岗位主人翁”精神的时候了。往往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压缩成本,裁员减薪,而不是从管理上,从老板的座驾上,从管理层的日常开支上解决问题,没有重视到员工的个人资本增值过程,给予员工相应的激励。正确的做法应是,越有外部危机,企业越要强化员工的信心和凝聚力,加强新主人翁精神的宣传培训,从而优化企业的管理体系,与员工共度时艰。

  相关稿件
· 日本书店热卖奥巴马图书 2009-01-23
· 工商联出版社重金引进一批精品图书 2009-01-05
· 图书大厦设"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专柜 2008-12-10
· 河北省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优秀图书书稿 2008-11-24
· 日本二手图书市场活跃 200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