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寒冬中荣宝斋为什么这么“火”?
    2009-02-09    本报记者:周宁 万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春节期间,范曾乙丑新作展在荣宝斋北京琉璃厂总店开展,展览推出范曾近期书法绘画力作120余件。新华社记者:罗晓光 摄

  专家分析:包括艺术品消费在内的文化产业,可以给经济震荡中的人们一种精神慰藉与希望

  “书画艺术品:4000万元,木版水印:400万元,装裱修复:400万元,文房四宝:200万元。”国有老字号荣宝斋的这份春节期间的销售收入清单,着实让商界人士目瞪口呆。
  金融寒冬中,荣宝斋为什么这么“火”?有人说文化市场开始转暖了,有人说这是奥运商机的延续,还有人说这只是一种巧合。“都不是。”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王铁全边摆手边说:“是刚性需求和传承创新。”

  “3000多万元的画,3小时就卖个精光”

  春节期间,位于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总店门口,每天都排起几百米长队。大门一开,顾客蜂拥而入,挤得销售大堂水泄不通。
  “用‘爆满’‘疯狂’形容荣宝斋的销售场景绝不为过。”从事了几十年艺术品经营的王铁全说,“有一天,价值3000多万元的90多件书画作品,短短3小时内就卖了个精光,这阵势我还从未见过。” 
  荣宝斋老主顾李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几百万的画啊,还没来得及挑,就被别人买走了。我只能私下和人家协调,要么出更高价,要么拿自己的藏品替换。”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荣宝斋,以经营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闻名遐迩,堪称“亚洲第一画廊”,受到海内外书画家和爱好者的青睐。
  据统计,荣宝斋牛年春节期间的销售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0多万元。其中,117件书画艺术品类商品全部售罄,销售收入高达4000多万元;齐白石、张大千和傅抱石的作品销售收入也创新高,分别达到110万元、86万元和68万元。   

  “艺术品消费是刚性需求,没有绝对的冬天”

  究竟是什么让荣宝斋在金融寒冬中这么“火”? 
  “好货不愁卖。”荣宝斋总经理马五一说,品牌战略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无论是“荣宝斋”本身,还是经营的“齐白石”“张大千”“范曾”等名家精品,件件货真价实,在特定人群中早已形成了品牌效应。 
  与物质产品不同,文化产品在较少消耗物质资源的条件下,实现边际收益递增。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从投资角度看,艺术品实质上是基于购买者普遍价值认同的商品,升值空间很大,值得投资,因此,艺术品消费是刚性需求,没有绝对的冬天。”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夏建中认为,由于老百姓对本土文化普遍认同,传统文化的受众底盘很大,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大众市场,消费基础都比较雄厚,因此,文化市场对经济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小。
  财政部教科文司负责人王家新这样解释:“历史经验表明,经济萧条时期,往往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和繁荣的机遇期: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以百老汇和好莱坞为代表的演艺、影视业成为当时的经济增长点;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低迷期,动漫产业异军突起……”
  王家新说,萧条时期,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抑制,而精神消费会膨胀,包括艺术品消费在内的文化产业,可以给经济震荡中的人们一种精神慰藉与希望。

  “没有传承创新,荣宝斋绝对‘火’不起来”

  “‘刚性需求’绝不代表绝对收益。”王铁全说,“荣宝斋在文化传承中,如果不根据市场特点进行改革创新,绝对‘火’不起来。”     “企业结构重组首当其冲。”王铁全说,原先,艺术品、文房用品、印材、瓷器等多个利润点都被划归在“业务部”,由于艺术品销售一直火暴,从而抑制了其他利润点潜能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为此,荣宝斋尝试将“业务部”进行拆分重组,形成企业内部多个利润点相互竞争的经营态势,成效立竿见影。
  生产技术“用两条腿走路”,是荣宝斋历久不衰的又一大根本:为满足大众市场需求,荣宝斋开辟了一条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生产线,实现在勾描、刻版等环节由电脑分色代替人工技能,以提高效率;同时,保留原有纯手工制作生产线,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满足了高端市场需求。
  上海、天津、山西、韩国……近年来,荣宝斋在国内15个省份和国外相继设立了分店或合作经销处,并成立了艺术品拍卖公司,营销业务辐射海内外。来自山西的老主顾王女士说:“荣宝斋的经营渠道拓宽以后,我能在本地买画,方便极了。”
  顾客李文芳说:“荣宝斋已经大变样,由原先的坐堂销售,变为经纪人与坐堂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由原来的艺术品纯展示,变为即兴创作、观众参与和现场购销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营销环节。”
  “这些创新,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发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让顾客感受到‘活文物’的历史价值,而且刺激了他们的购买欲,成就了荣宝斋现在的‘火’。”王铁全说。
  “一年内上市融资、构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荣宝大厦,是荣宝斋今年的发展方略。”荣宝斋上级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表示,“一定要让数代墨客拱拥、百年风雨洗礼的荣宝斋永远‘火’下去。”

  相关稿件
· 南北“荣宝斋”之争一审宣判 2007-04-23
· “南北荣宝斋商标之争”一审宣判 200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