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唱“天籁之音”受“短板”制约
    2008-12-10    新华社记者:闫洁 车晓蕙    来源:经济参考报
  首届广州番禺星海国际合唱节12月6日圆满落幕。在为期3天的合唱节上,广州番禺星海合唱团、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香港城市合唱团、法国渔夫合唱团等27支中外优秀合唱团队一一亮相,用他们的“天籁之音”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近年来,中国合唱事业发展呈现喜人局面,不仅合唱比赛数量不断增多、合唱队伍迅速壮大,他们中的佼佼者更在国内外顶尖合唱比赛中屡创佳绩。
  然而光环背后,一些音乐专家表示,中国合唱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合唱作品单一、指挥人才匮乏、音乐基础教育薄弱等发展“短板”,唱响“天籁之音”亟待打破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届星海国际合唱节共吸引了1300多名合唱爱好者参加,尤其是近两年新成立的非职业合唱团队数量多、水平高。
  合唱节评委、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萧白说,中国合唱出现这样的良好发展势头,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合唱理念的不断转变。
  他告诉记者,中国合唱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现在全国的合唱团队非常多,我听说广东省就有1万多个团在唱歌,这样的数字在过去不可能有。与以往不同,现在大家对合唱有一种自发的要求,根本不需要动员。”
  萧白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老百姓逐渐认识到中国合唱历史与传统合唱艺术之间的差距,合唱理念开始发生转变。“过去,我们把侧重点更多地放在歌咏上,而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合唱、寻求合唱合作,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探讨的话题。”
  合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个文化载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非职业合唱团队的迅速增多,特别是大量涌现的少数民族原生态合唱团,正在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一支生力军。
  在中国合唱队伍日益壮大、不断在国内外比赛中摘金夺银的同时,一些音乐专家也表示,中国合唱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任务依然艰巨。
  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说,由于起步比较晚,中国合唱的发展与西方尤其是欧洲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欧洲合唱的发展已经有六七百年历史,我们满打满算还不到100年时间。”
  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萧白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中国合唱面临着三大发展瓶颈,首先,我们的音乐基础教育很薄弱、很不稳定,对音乐的基础教育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第二,指挥数量太少,缺乏高质量的指挥人才,真正懂音乐、懂合唱的指挥就更少了。指挥的水平决定演唱的水平,但我们的合唱比赛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指挥上了台就不下来了,连续指挥三五个团。第三,真正优秀的合唱作品太少。大家会发现,不同合唱比赛的曲目单都差不多,大体就那么五六十首歌,合唱作品的风格和题材都不够多元化。
  为此,中国合唱协会正在通过定期举办合唱理论讲座、研讨会和合唱指挥培训班等方式,普及合唱知识、提高合唱水平。
  田玉斌说:“中国合唱协会已经举办了20多期、具有一定规模的合唱指挥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其中包括2006年在广东中山举办的首届合唱指挥大赛。明年,我们还会举办第二届全国合唱指挥比赛以及中西部合唱指挥培训班等多项活动,努力推动中国合唱事业向前发展。”
  相关稿件
· 宣泄情感 “怨声合唱”登陆美国 2007-12-19
· “晒工资”大合唱需要主旋律 200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