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意文化产业最缺经营管理人才
    2008-11-12    本报记者:方家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2008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在文化古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城市,近600家参展企业和单位参加了本届“文交会”。
  此届“文交会”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管理人才缺口相当大。
  在“文交会”的一个论坛上,管理学家、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对国内众多政府官员和经营者表示,从国际经验看,没有良好的体制和社会环境,没有优秀的管理者群体,很难成就一个产业。他说,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除了创意、文化本身以外,更应该强调的是怎么把文化和创意变成现实,它需要的是企业家,需要的是管理者。
  文化企业江苏盛世宝玉公司负责人倪国栋表示,国内一些经营者重投机不懂得投资,这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因为真正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
  “爱好者多,能上岗的专业人才少,管理人才缺口较大。”北京一位游戏行业负责人说,我们不缺画漫画的专业人员,缺少的是富有创意的脚本,再加上推行渠道狭窄,宣传不到位,造成中国庞大的动漫市场群龙无首,长期以来被日韩占据的被动局面。
  上海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关键是缺乏对小说——漫画化——舞台剧化——动画化这样一条产业链都非常熟悉的管理经营者。整个行业缺少把动漫做成商业运作的综合性人才。
  “文交会”的一份调查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产业在经营人才培训方面意识不够(占30%);文化产业自身存在管理机制漏洞问题(占26%);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占20%)。
  被调查者认为解决人才缺乏最有效的措施为: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投入(占48%);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变(占15%);改善工作环境(占15%);提高薪酬、福利(占11%);制定合理的管理和晋升制度(占11%)。
  《管理学家》执行主编慕云五表示,目前发展我国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和氛围。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而“氛围”则在于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
  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
  据有关专家介绍,就国内创意产业发展而言,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人才资源优势相对比较明显。据统计,南京市有38所高校(不含部队院校),44.21万在校学生;58所科研机构,29.1万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软件人才7700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俊表示,近年来,南京的一些机构和高校开设了创意产业相关专业,软件培训方面也已出现数十家多元化培训模式,全市也将启动“文化创意梯队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有先进的理念,新的运营模式。这都需要政府和社会创设各种机制和氛围,造就一批适合时代和产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
  相关稿件
· 文化产业亟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008-07-15
· 文化产业崛起“吉林现象” 2008-06-23
· 云南省今年将建大型文化产业创意基地 2008-02-29
· 文化产业:从创意走向“创富” 2007-12-07
· 三峡奇石收藏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图] 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