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的图书馆处境尴尬
    2008-10-08    本报记者:张丽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庆长假第一天,记者打算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图书馆看看书,出租车司机费尽周折才找到这座城市的“精神殿堂”。记者进去之后却发现馆内图书陈旧,冷冷清清,正如一些专家所说:“城市图书馆逐渐成为失落的文化阵地。”
  坐落在青城公园东路的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大楼曾经是呼和浩特公园东路上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相比起来则显得逊色。出租车司机赵远花说:“现在很少有人到图书馆,所以几乎把这个地点给忘了。”
  从墙壁的颜色可以看出,这个图书馆已经多年未粉刷了,地板也十分陈旧,大厅内比较昏暗,五六个老人在翻着报纸,整个图书馆内看上去比较冷清。一个中年人花了5元钱办完借书证之后到各个借书处转了一圈下来,没有找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于是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抱怨并要求退证。
  在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工作的海哲喜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图书馆比较安静,可以静下心来专心学习,但是呼和浩特图书馆藏书太陈旧了,尽管图书馆馆藏40万册图书,但多年很少更新。这里没有实现数字化,所有借阅手续办理都手工操作,费时费力。”
  在内蒙古赤峰市政府工作的王明敏说,她工作之后很少去图书馆,而是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平时工作比较忙,在网络上阅读比去图书馆要方便多了,想要查找什么,只有一搜索就会有很多相关资料。”
  由于受网络阅读方式变化的影响,加之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图书馆管理混乱,看书不方便等等原因,导致读者流失。此外,一些地方对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投入较小,制约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目前呼和浩特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大约有20万元,然而实际年购书经费需要至少80万元。由于投入不足,呼和浩特图书馆每年只是购买少量图书和报纸期刊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营而已。在这个电脑网络普及的时代,一些地方的图书馆早已实现了图书采编、典藏、流通、查询、借阅、阅览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并全部实行“一卡通”管理、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但呼和浩特图书馆却没有什么新变化。
  采访中,这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图书馆属于公共服务单位,没有收入来源。如果能够再增加一部分经费,将会发展得更好。
  记者在内蒙古另外一家城市图书馆采访了解到,由于当地财政比较紧,投入到图书馆的资金几乎为零。但图书馆要正常工作,要为读者服务,还要添加必要的报纸、杂志、书籍。“有时候不得不考虑耗电经费,经费最紧张时,只得压缩图书馆开放时间。”一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馆内工作人员说。
  内蒙古青年联合会张献华认为,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方面,图书馆功莫大焉。但是今天的城市图书馆受到一些现实因素影响,图书馆地位受到强有力冲击。可惜的是,我们不但没有加大对书籍传播的投入,反而听之任之,使得图书馆这个文化宝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他认为,城市图书馆建设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主动走出困境,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向市民宣传推介新书、好书,加大借阅证发放范围,培育读者群。有的地方就制作了流动大篷车,设立流动图书馆将馆藏图书主动送到各个街道、社区和农村。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图书馆义不容辞,希望相关部门把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当作大事来抓。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特色图书馆的建设,还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学术交流、信息发布、科学研讨的功能,并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休闲功能,让图书馆为市民构架起交流的平台,使其真正介入市民生活。
  “如果政府能够像重视经济发展那样重视图书馆建设,如果图书馆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服务部门而来为读者服务,那图书馆里一定会吸引到更多人。”鄂尔多斯日报记者任君说:“其实图书馆可以建成一座城市的休闲中心,大家到图书馆喝喝茶、聊聊天,远离城市的喧嚣,追求心灵的平静,随手看份报纸、杂志,是非常高雅的享受。”
  相关稿件
· 上海图书馆掀起阅读新风尚 2008-09-17
· 怡宝在京启动百所图书馆捐赠活动 2008-05-15
· 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必踩侵权警戒线? 2008-05-05
· 英国大英图书馆阅览室“人满为患” 2008-04-28
· 到图书馆过“读书日” 200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