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银行大规模裁员 人才抄底重在营造环境
    2008-10-20    作者:杨丽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们银行被法国巴黎银行收购后,肯定会面临着机构重组。不可避免地,一些重叠的部门将会被裁减掉。”在富通比利时银行工作的张愚对本报记者说。
    比利时籍华人张愚目前在该银行负责有关投资方面的业务,深受集团高层器重,不过他告诉记者,他自己也不是没有被裁员的可能性。
    富通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旗下的富通银行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直以来,比利时各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们,都以能够进入富通集团工作为荣。不过,在这场波及世界的金融海啸中,富通银行受到了巨大冲击。
    面对富通集团困境,欧洲多国政府决定施手援助,以避免其倒闭产生更大的冲击波。“相对英、美银行大量倒闭,成千上万的员工被裁,我们已经算是好的了。”张愚说。
    尽管仍然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但毕业于比利时自由大学金融专业的张愚心态相对还比较平和。一方面是因为张愚工作业绩出色,与其他同事比,被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张愚认为,即使失业,他也能在金融界找到其他的工作。
    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张愚那样的平和心态。记者在英国一家银行工作的朋友布莱德说,他和他的同事们整天胆战心惊,一方面,他们很怕加入失业大军。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投资的金融类股票,已经绝望了。巨幅波动的股价,不断蒸发的财富,让他的心“时浮时沉”。
    风暴之中,风险与机遇并存。从华尔街到伦敦城,金融海啸造就了一支庞大的金融业失业大军。这给了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人才抄底”的机会,也让国外许多金融从业人士把目光转向了受危机影响相对最小的中国。
    失业或正在重新寻找机会的从业人员去往何方?中资机构如何“人才抄底”?涉及人事,问题立刻变得敏感起来。记者约访多家中国金融机构,但都被以各种原因婉拒。“这个话题是很多人不愿意公开谈的。”中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对记者说。
    “华尔街梦想”的破灭,使成千上万的金融从业人员走下神坛,一直梦想到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寻梦的高校毕业生也一下失去了方向。这些人当中不少是华人。
    “我不清楚他们当中华人是否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不过这些年在华尔街寻梦的华人越来越多,突然遭遇这种事情,当然就懵了。”曹红辉说:“在这些华人当中,以大陆的留学生居多。因为他们比台湾和香港人来得晚,大部分人又没有什么路子和关系,只有在主要靠个人能力吃饭的华尔街寻求机会。”
    一些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在华尔街物色合适的人选。曹红辉认为,对中资机构来说,现在美欧金融市场震荡剧烈,还不是市场抄底的最好时机,但应该是所谓“人才抄底”的好机遇。
    对于寻觅新机会的人来说,什么样的中国金融机构是他们最希望选择的?曹红辉认为,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在国外有名气的金融机构会受到青睐,比如中投、中金、中信等。
    “不过,大部分国内的金融机构在国外还都是无名之辈。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中国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会在国际上为人所知。”曹红辉提醒说,中国金融机构出去招揽人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次不应像前几年那样,“弄些刚刚工作的人回来当宝贝,而应找些真正资深、高级别的人才回来。”
    他认为,中国固然缺乏优秀的金融人才,但更缺乏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海归”或“土鳖”,无论哪种人才,都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激励机制。
    一手推动危机最终爆发的金融高管,薪酬却高得离谱儿,欧美金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公众和舆论的高度关注。曹红辉认为,金融业的魅力就在于靠智慧管理风险,获取丰厚的回报,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不过,现在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确拿得太多,而且没有任何制约。”
    金融行业遭遇寒冬,“但就像得了病一样,总是会好起来的”,张愚认为金融和经济的阵痛,也意味着这一系统经历调整之后,又会重新健康起来。
    对于中国金融机构对欧美金融界的“人才抄底”,张愚说,如果遇到来自国内的好机会,他会试一试。在考察这些机会时,薪水当然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首要因素。
    “有没有发展前途”,“工作有没有意思”,这是张愚回国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一个职位有发展前途,未来薪水也不会差。”他说。
  相关稿件
· 抄底华尔街,中国毋须效法日本 2008-10-08
· 次贷危机前景难料 中资机构海外抄底需谨慎 2008-09-25
· 应重视“抄底”金融高端人才 2008-09-23
· 抄底华尔街时机到了吗? 2008-09-19
· 热钱会不会抄底楼市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