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向左CPI向右 未来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微妙
    2008-06-13    作者:马继鹏    来源:国际金融报

  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4个百分点;而昨日(6月12日)公布的5月CPI则同比增幅7.7%,远远低于4月8.5%的增幅。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两大指数之间的矛盾,是否在告诉人们,中国经济走势又出现了“新迹象”?

经济趋冷态势乍现

  对于CPI涨幅年初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经济开始趋冷了,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副主任刘煜辉对记者表示,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拐点。他指出,中国经济的放缓和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不佳关系密切。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5月贸易顺差额也为刘煜辉的观点作了有力支撑。5月,我国出口额达1204.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而进口额达到100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0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9%。
  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微妙”变化,很多专家也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表示,我国经济增长峰值可能在2007年已经达到,未来几年经济增速将逐步回落。
  另外,此前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给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戴上了“紧箍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大量中小企业遇到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这对国内整个生产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通胀压力仍将持续

  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多人认为,本月CPI增幅放缓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专家分析指出,此前几个月CPI高涨的“幕后推手”都和食品有关,而现在是夏天,蔬菜、食品都是丰收期,所以,CPI涨幅回落也在情理之中。
  另据昨日发布的《2008年1-5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显示,今年1-5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915家,同比下降20.9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54.97%。
  5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25家,同比下降10.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94%。
  可以发现,在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大幅回落的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却大幅增加。这表明,年初以来,我国贸易、外资政策的调整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涨,对外商投资有所抑制。
  但刘煜辉指出,这也可能是国际游资已经借道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中国。在目前人民币升值和中美利率倒挂的大背景下,国际热钱有可能通过FDI途径流入中国,投资人民币资产,以获取无风险利润。
  而大量热钱的流入可能进一步加剧已经高企的通胀压力。首先,巨额的外商直接投资将对压缩投资增速带来压力;其次,大规模的FDI流入也促使国内流动性被动增长,加剧通胀风险。此外,不排除通过FDI形式进入中国的热钱留在中国投资人民币资产获利,从而加剧股市和楼市风险。

  相关稿件
· 粮价坐上火箭,中国经济将发生什么? 2008-06-13
· 倪金节:中国经济学家正逢理论创新机会 2008-06-13
· 专家把脉中国经济走势 经济增速有下滑可能 2008-06-11
· 试析震灾与中国经济之关系 2008-06-03
· 姚景源日前表示:看好今年中国经济基本面 20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