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腐蚀”催生“新买办”
国内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遇阻跨国公关
    2006-11-03    本报记者:刘健 李永文 王金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国500强企业重庆钢铁集团在国内首家引进垃圾发电世界先进技术后,近来屡屡在消化再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实现设备基本国产化,并在重庆、福州等地建设、运行起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与我国一些电力领域核心技术至今依赖国外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尽管价格只有国际同类产品的一半,但是在市场推广时却多次遇阻。重钢集团董事长董林最近谈到自主创新阻力时仍不禁感慨:“我们攻克了技术难关,却往往受阻于跨国公关!”
    作为消减垃圾危害和解决能源短缺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垃圾发电在我国应用空间巨大。据有关单位估算,未来五年,各地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的投资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面对这个“诱人”市场,重钢集团虽然具有技术领先与成本低廉的双重优势,却不断跌倒在外方设置的公关“隐形门槛”前。
    董林说,重钢在竞标一些项目时,发包单位个别干部完全成了外方代言人,在国产设备明明占优的情况下还大力支持设备进口。比如重钢在竞标南方某市一个垃圾发电项目中,当地负责该项目的一名官员与日本一家公司关系密切,一期项目1000吨/天的处理能力,花了7.5亿元的巨额投资从日本进口设备。重钢只以日方近一半的价格参与二期项目竞争,这位官员在考察到国产技术无可挑剔后,便想方设法横加阻挠我们中标。虽然我们难以掌握他被外方收买的直接证据,但从其到处帮国外公司进行市场公关的不正常现象看,说他已成为外方买办一点都不过分。
    这类事件屡屡发生。重钢在竞争西部某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时,投资报价最低,项目运转后预计收取的垃圾费也最低,最后发包方为了排除掉重钢,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找来一些评审专家否决了重钢,但理由十分荒唐:怀疑重钢建成的项目发不了预定的电量,但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要功能是处置垃圾,不在于发电量,而且以前重钢在重庆和福州的项目都达到了预计的发电量。最终这个项目交给了有跨国公司技术背景的公司,不仅投资大大增加,当地财政每年缴纳的垃圾处置费也要多出700多万元。
    董林苦笑着告诉记者,还有不少地区在招标时直截了当地说,你们不用白费劲了,我们就是要选外国公司。董林说:“我们作为重庆最大、全国500强企业,推动垃圾发电设备技术创新,内有个人利益封锁、外有跨国公司围剿,可想而知其他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难度。现在我们通过努力已经不害怕国外技术封锁,只担心国外公司通过商业贿赂买通‘关键人物’,限制国产设备。”
    据介绍,外国公司在进军中国市场时,往往聘请了解国内外行情的“洋买办”,以年销售收入的2%至3%作为公关费用,让他们到处活动游说。众所周知,如果从国外引进设备,一些部门的“关键人物”可以借机经常出国旅游或把子女安排在国外读书或就业。这些人员被收买之后,从国外进口大量设备,进一步限制了国产技术和设备本来就有限的市场空间,推动自主创新将难上加难。
    行贿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潜规则”。相关资料表明,跨国企业在中国行贿的事件近10年来一直上升,中国近年内调查的大量腐败案件,其中相当数量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重庆社科院研究员胡玻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通过商业贿赂的办法垄断市场、垄断技术,催生了一个新的买办阶层,他们为个人利益不惜疯狂地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严重阻碍了国内的自主技术创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