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25 作者:张若斌 来源:证券时报 |
|
|
此次G20匹兹堡峰会上,一个观点逐渐在西方各国领导人之间兴起: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真正祸根。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呼吁与会领导人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IMF总裁卡恩也表示,G20应该协调配合解决全球失衡问题;而英国财政大臣达林昨天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拥有大量经常账盈余的国家必须尽力扩大国内需求,以弥补因美国消费者更加谨慎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是这次匹兹堡峰会的焦点之一。但如此直接的要求,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当年的“广场协议”。1985年9月,同样是为了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美、日、德、法、英五国财长达成协议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此后,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的低迷期,但西方经济学家坚持认为:日元大幅升值为日本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这次美国人的逻辑是这样的:中印巴俄“金砖四国”分别通过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大宗原材料出口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后,投资美国国债,进一步压低市场利率,使得美国民众肆意借债挥霍,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因此,今后的世界必须颠倒过来,即美国多生产,“金砖四国”多消费,则世界经济自然平衡。 金融危机源于“金砖四国”的逻辑无疑是荒唐的,但为了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过多地陷于口舌之争也是不必要的。必须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环境在恶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此时一味地互相指责只能进一步恶化贸易环境。正如胡锦涛主席昨天所言:“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确,只有高瞻远瞩地心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才能求同存异地解决问题。 更何况,美国人的“世界颠倒过来”建议并非一无是处。毕竟,扩大内需与当前中国经济政策取向完全契合。而一个不可忽略的经济事实则是:无论是人均矿产储量、人均土地面积,还是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与发达国家都有不小的差距。因此,适当增加进口,改善国内资源稀缺的局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理应成为G20的中国态度。应当意识到,中国不应是一切产品的生产大国。例如,从草场资源看,欧洲的畜牧产品生产效率更高;从耕地面积看,美洲生产粮食作物更适宜;从矿藏资源看,澳洲的开采成本更低。 我们欣喜地看到,正是在金融危机深化的最低处,中国需求成为维护世界经济问题的重要砝码。昨天野村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今年以来中国进口商品的总额有所下降,但排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因素,中国实际进口商品量有所上升,从增长率上看,进口量三年来首次超过出口量,进出口量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如果今后数月内出现单月贸易逆差,国内经济界不应感到惊奇。毕竟,一味追求贸易顺差的“重商主义”早就该摒弃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