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十年
    2009-09-07    范红兵    来源:证券时报
    股市的莫测如天气。6月份行情还是蒸蒸日上,4000点,5000点,6000点,往前看,往上看,大家的做多热情被点燃,1600点似乎已被遗忘。但风云突变。随着珠江三角洲房地产销售数据萎缩而来的是政府日渐暧昧含糊的态度,股指前行的步伐戛然而止。
  此时的中国经济确在回暖——虽然步调比大家预想的要慢。理性者应该看到,这一轮牛市的基础是什么,行情启动的诱发因素又是什么:是政策,还是流动性?应该是流动性无比宽裕之下,各方对经济复苏高调的预期。
   简单拆分一下,股票的价格等于盈利乘以市盈率。盈利的恢复是个长久缓慢的过程,但市盈率的调整往往来势汹猛令人猝不及防。是什么决定了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应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的资金成本。目前,虽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字面上的改变,但最能代表真实流动性的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利率,已经悄悄出现了上浮。结合银监会对银行信贷的监管,新增信贷缩量、票据向长贷转移两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所以,在流动性卡壳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和原来高预期之间的差异,有着庞大的杀伤力,就不足为怪。
  必须指出的这并不是不看好中国经济。而是对于原来预期的理性调节。
  很多人把此时的中国比作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资产泡沫,及其随后“失去的十年”,是一代日本人的梦魇。我们如果要避免重蹈覆辙,此时对于信贷的适当收缩是合理的。否则,短期过热的经济必然透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中国的未来。关键的难点就是“适度”二字。从数字上看,今年最终的新增信贷数目大约在9-10万亿左右,其中有3万亿基建项目投入。基建项目有持续投入的特征,明年这方面的需求也大致在3万亿左右。那么,如果明年的信贷增长在8万亿以下,GDP的增长估计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8万亿本身,确实还是个令人咂舌的数目。怎样控制,既能不对恢复元气中的实体经济造成打击,又要避免过度流动性催生资产泡沫?
  这很大程度上需要更合理、更规范的监管,需要目标明确操控精细的宏观调控。或者,还需要一个强大的新经济(310358基金净值,基金吧)增长引擎。
  这是个变化莫测的世界。股市也是如此。我们的任务不是期待市场一成不变,也不是精确预测未来,而是从不确定性的千条万缕中,试图找出一个未来变化的大概率事件。正如上一次我们所谈到,政策性的风险是中国股市此时最大的风险。那么现在,流动性短暂的缺失并不需要彻头彻尾的恐慌——这恰好给了资本市场一个时间窗,修正前期鸡犬升天时带来的种种不合理,也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移,亦或是低碳经济,新能源,还是其他?
  潮起潮落,涨跌有时。思维的深度和宽度才是定海神针,愿与大家共享中国经济的未来。
  相关稿件
· 中国经济已走出黎明 2009-09-03
· 中国经济如何避免“滞胀”风险 2009-09-02
· PMI 16月新高昭显中国经济复苏 2009-09-02
· 美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经济在GDP之外 2009-09-02
· 什么是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着手点 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