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可能成为市场新预期
    2009-05-22    阿琪    来源:上海证券报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显得步履维艰,但年初以来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了趋势性的上涨,这除了复苏的预期之外,更大的推动力恐怕来自于通胀,更有可能来自于滞胀的市场预期。
  全球资本市场之所以形成这么强烈的通胀甚至滞胀的预期,主要是基于市场流动性泛滥的程度比2006年和2007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经济的增速却难以恢复到两三年之前的水平。
    市场流动性更为泛滥的原因在于,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地球上的流动性”本来就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只不过这部分流动性因金融危机的爆发暂时销声匿迹,只要金融危机转危为安,这部分原来驰骋于全球各个要素市场的逐利资本必然会重出江湖。此外,两年前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为了拯救危机,陆续向经济流通环节、金融领域与资本市场直接投入总量约为5万亿美元的救急“补洞资金”,金融危机转危为安之后,这部分资金的大多数转化为市场的新增流动性。今年3月29日,为了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泥潭,早日使经济进入复苏的进程,以“全球金融警察”自居的美联储干脆带头开动了印钞机,使全球步入了数量化扩张的轨道。假以时日,这三股流动性的能量一起“爆发”,全球性的通胀压力可想而知。
  尽管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复苏的轨道,但即使“保8”的任务能如愿完成,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尽管欧美各国经济“着底”的信号已隐隐浮现,但今年经济负增长的趋势仍不可逆转,明年即使复苏,也将是超低水平的增长。与此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因通胀的预期而提前走高,这一方面增加了经济与企业利润复苏的成本,另一方面会促使各类资本对资产价格的投机趋之若鹜。实际上,尽管4月份我国CPI、PPI仍处于负增长状态,在数据层面上显示为通缩,但环比逐渐增长的数据显示,目前事实上已经开始步入温和通胀的时期,目前CPI、PPI继续负增长的更大原因是去年同期是通胀的高峰,由于基数太高所导致。可以预见的是,有“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然就会有“中国经济率先通胀”,在目前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促使成品油价格调升迫在眉睫、不少地方已经在论证自来水价格大幅涨价并正在筹划电力价格适度上调的形势下,各类基础资源品价格上涨结合流动性超额释放,使得潜在的通胀压力已远甚于目前数据层面上的通缩。因此,已有国际投行预计,明年某个阶段CPI很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两位数增长,从而在“经济增速赶不上CPI增速”的过程中形成滞胀的格局。
  通胀的压力与滞胀的趋势给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是:一、在企业高经营成本与低收益的经济背景下,将促使产业资本继续外溢,上市公司也会更加热衷于资本运作;二、“物化资产”的投资观念将继续得到强化与普及,并可能再次促成资产价格泡沫化;三、受益于通胀的上游行业的景气度要远好于受损于滞胀的下游行业;四、流动性驱动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是A股市场的主要行情特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