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贫困线标准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构
    2008-04-14    作者:王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项由国务院扶贫办正在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将把过去的底线抬高。据报道,该政策出发点在于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将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支付能力。如果这个贫困线提高至年收入约1300元的初稿最终得到国务院认可,全国贫困人口将由目前的4000万增加到8000万。
  贫困人口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存在,但他们的生存状况区别明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他们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政治文明、人文关怀程度的一个标志。贫困线标准问题的制定,并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
  1985年,我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1978年时,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为2.5亿,到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但是,我国划分贫困人口的标准较低,比如,2007年公布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693元(月均58元人民币)。
  2003年,温家宝总理坦言,目前的贫困人口标准是低水平的,如果提高200元,贫困人口总数就会上升到9000万。而国际上通用的贫困人口计算标准是人均每天收入低于一美元或者是两美元。即使按最低值一美元计算,综合考虑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差异,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也至少在1亿以上。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关。当初我国经济实力薄弱,只能以解决温饱问题为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财力逐渐增强。2007年,我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4%,已经有能力更彻底地解决贫困问题。
    提高贫困线标准是大势所趋。
  其一,从去年年初至今,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农村快于城市的现象不仅持续存在,而且有加速迹象(去年7月份,农村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城市高达1%),直到今年年初,加速态势才趋缓,但仍有0.7%的差距(今年2月份的CPI统计数据)。我国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农村物价持续超过城市的现象,使得农民贫困人口的生活更容易受到影响。提高贫困线标准,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包括城市里的贫困人口)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其二,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自我脱贫的良性机制。过去,我国扶贫的出发点是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收入,而不能解决他们在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支付能力问题,这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因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失去依靠知识摆脱贫困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以后,把教育等问题纳入划分贫困线标准的计算当中去,实际上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构,将大大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认为:“贫困的终结不仅仅意味着结束极端苦难的状态,更意味着帮助那些贫困的人走上发展的阶梯,开始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与希望。”显然,把扶贫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正在成为检验一个国家解决这一问题力度的标准。去年9月2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认为中国原有以维持生存为基本出发点的农村贫困线,已不足以反映农村居民在发展自身能力方面,应研究并建立包括医疗和教育基本需要在内的发展贫困线的概念,争取在下一个扶贫十年计划中启用新的扶贫标准,并进行相应的战略研究与规划。
  因此,提高贫困线标准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承担更大的责任,意味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渐完善过程中将让更多的国民受益。贫困并不可怕,当一个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终将战胜贫困。贫困人口随着在教育等方面的受益,脱贫的步伐将大大加快,这既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逐步缩小因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平衡等因素所导致的地区差异。当然,中国也将因这一高度负责的做法和人文关怀赢得世界的尊重。

  相关稿件
· 两部门负责人解答就业及社会保障热点问题 2008-03-10
· 王军近日表示: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三大试点 2008-01-16
· [背景资料]什么是社会保障卡? 2008-01-14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力争两年内实现 2008-01-09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末位淘汰制"无法律依据 20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