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价格监管成为常态
    2007-08-29    作者:马红漫    来源:证券时报
  昨日,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政府部门要“严厉打击价格串通、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努力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同时,发改委还披露了最近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查处的一批案件。
  从发改委公布的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等违规行为已是无孔不入,涉及到消费、服务等多个领域。显然,在CPI涨幅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价格主管部门强势开展针对价格操纵行为的查处工作,能够对不法行为者形成明确的警示,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猪肉等食品价格的突发性上涨固然是推动价格操纵行为集体爆发的直接动因,而日常状态下监管部门对价格串通等行为管理不到位才是其内因所在。监管部门只有对违规行为常抓不懈、严惩不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集体性爆发。
  其实,就在当下主管部门对价格串通等现象高度关注的时期,类似的“准价格操纵”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以最近整合了五家航空公司的“京沪空中快线”为例,该航线虽然实现了类似公交化的运营,但是其推出的联动价格却难以让民众满意。自8月6日试运营开始,“京沪空中快线”的价格已经经历了由集体上调、到恢复高折扣、再到价格高企的过程。当下的京沪飞机票价几乎是一色的全票,罕见打折机票,与“空中快线”成立之前的高折扣形成了鲜明对比。其间,虽然航空主管部门一再否认存在价格联盟的可能,但是仍无法平息媒体和民众的质疑之声。对于此类涉嫌价格操纵的行为,同样需要价格主管部门的及时介入和甄别,判定其是否真的存在价格操纵行为,或严厉处罚,或还其清白,而不是任由公众媒体质疑却始终没有定论。
  其实,我国《价格法》第14条已明文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这样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曾经屡次被企业组织和行业协会任意违反过,比如一些家电企业曾高调组织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彩电价格联盟;而一些空调价格联盟也曾提出“限产保价”等等。更有甚者,在多个行业协会的章程中,所谓“协调价格”职能早已经是被明文列出,也未曾见到哪个行业协会因此而受到查处,直到方便面协会顶风涨价才终于落得被处罚的境地。一般而言,尽管这样的同盟最终都会被市场竞争的力量冲垮,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行政部门放松对操纵价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理由。
  由此可见,价格操纵行为在通货膨胀时期集中爆发的根源,其实在于平时执法监管的不到位。如果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任何价格操纵的行为和企图,都会遭遇严厉的惩处,哪个企业又敢于在通胀时期顶风作案呢?只有把工作做到平时,才能避免企业在通胀爆发的关键时刻贸然违法,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地避免通胀形势恶化百姓的生活和心态。
  在海外成熟市场,操纵市场价格历来都被视为是相当严重的罪责,当事人会受到刑事惩处,而企业也会被追究责任并遭到巨额罚款。去年10月,韩国三星公司爆出“价格操纵”丑闻,该公司的三位高管曾当面或在电话中互相讨论,并同意以特定价格将DRAM内存卖给某些OEM厂商,还合伙抬高并维持了这些价格。随后,旧金山联邦陪审团就此事提起指控。三星公司事后同意承认其进行过价格操纵,并为此支付了3亿美元的罚金。而涉案的高管也面临着最高三年监禁和每人35万美元罚款。海外执法措施的严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显然,美国法律对韩国三星的严厉打击不仅令该公司“记忆犹新”,而且在社会上也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警示功效。一直以来,在法律的威慑下,国外很多同行业的巨头哪怕是在私人聚会上,都不敢轻易地坐在一起,因为有可能会被执法机构怀疑存在操控价格的嫌疑,更遑论公开的价格操控了。
  时下,各级主管部门打击价格串通的绩效不可谓不大。但是,这种打击需要持之以恒。否则,这些惩戒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就会止于表面。只有让价格监管成为一种常态,操纵价格的行为才会被彻底杜绝。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