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货币危机隐现
    2007-07-18    作者:张茂聪    来源:证券时报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UNESCAP)日前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指出,汇率管理将是今年亚太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份经济和社会调查报告称,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遭受重创的4个亚洲国家———印尼、韩国、泰国和菲律宾最近出现了一些危险迹象,可能再次面临资本突然外逃导致的货币危机冲击,对此应予以密切关注。
  我们注意到,泰国最近有大量国际资金流入,其股市和泰铢汇率迭创新高,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而韩元对美元和日元也大幅升值,已经引起货币当局的警惕,韩国财政经济部长权五奎表示,如有必要政府将采取措施减缓韩元汇率的上升。正是这些迹象让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提出警告,那么东亚能否摆脱这种阴影呢?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们都熟知中国采取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措施,间接地阻止了危机的扩散,并且动用外汇储备对危机国家进行了直接援助。总体上看,尽管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国际作用还没有现在这么显著,但危机期间中国的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当时中国的经济规模与实际影响力与现在远不能比,实际上也正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管制相对严格,才具有这种显著的稳定作用。
  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显著扩大,金融市场也更加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也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如菲律宾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了。而且在清迈协议的基础上,东亚已经拥有了800亿美元的地区性外汇储备。可以说,东亚防范新的危机的能力已经大大加强了,而且这种能力的加强是以中国的开放合作为前提的,因此新的货币危机可能与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实质性的变化,如果危机一旦爆发,那么中国必然不能泰然处之。
  由于中、日、韩和东盟“10+3”合作日趋紧密,使新的货币危机迹象也与中、日等大国的经济失衡密切相关。日本由于经济复苏艰难缓慢,致使日元超跌并维持低迷徘徊,而中国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内外失衡,也就是外汇储备和顺差增长过快。由于紧密的经济合作,这些大国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扩散至东亚其他国家,所以泰国、韩国这些国家的新的货币危机迹象不再是孤立的了。
  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国际资金在东亚进出频繁,既有大量资金撤出中国概念基金,又有大量资金在高位进入亚洲各国,总体上是资金流量显著放大的特征,这也必然预示市场方向将可能在流量放大之后发生转折。但某种程度上看,在800亿地区外汇储备的保证下,东亚出现的这些新的货币危机仍然不足以令人担忧,特别是泰国和韩国自身应付危机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所以危机即使爆发,也必然会与历史过往显著不同。
  同时我们注意到,与东亚其他国家股市高位震荡不同,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回调,这从侧面说明人民币升值支持的股市价值重估可能已经过火了,股市的显著回调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的预期反应,如果人民币汇率也改变单边倒的形势跟随股市的节奏,就可以肯定这是应对失衡和危机的预先调整,这就是中国不能独身于任何东亚危机之外的必然结果。
  最近,大量对东亚金融危机的评论集中于中国身上,将中国看成是东亚金融危机的防火墙,这自然有中国与东亚的紧密程度加深的原因,同时也是对中国经济失衡问题提出的警告。当然新的货币危机迹象也说明,仍然有中国与东亚密切程度不够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股市的强烈反差就说明,东亚至少在共同金融市场上还远远地落后,这可能也是新的危机不可避免、而只能在危机爆发之后促进建立新的共同机制的主要原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