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实施上大压小还需双管齐下
    2007-05-15    李新民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电力工业上大压小,既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电力行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了电力行业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任务并不轻松。
    早在“十五”期间,我国就制定了要关停15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但由于电力供需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其它种种原因,实际仅仅完成了830万千瓦,关停效果并不理想。今年,随着电力供需矛盾的全面缓解,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机遇来了,如何不错时机地实施上大压小,推进节能减排?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双管齐下,用好行政和市场两只手。
    中国政府在上大压小工作上力度之大有目共睹。2007年1月29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会议大厅里,全国30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及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的负责人依次走上签字台,与国家发改委领导签署了“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责任书;同时,国家发改委还拿出“审批”杀手锏,抬高电力项目准入门槛,规定今后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将不得新建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纯凝汽式燃煤机组。
    在节能减排形势极其严峻的背景下,来自政府的强制性行政手段必不可少,但我们应该同时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手段则可能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比如,把“关小”与“上大”挂起钩来;实施节能调度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机组和高效、清洁大机组的发电小时,逐年减少未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对自备电厂实行与公用电厂“公平对待”,对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同样征收国家规定的基金和附加费,并按规定收取备用容量费……这些均被认为是很有效的经济手段。广东省因此在关停200多万千瓦小火电的基础上,新建了240万千瓦大机组;河南省实施差别电量计划,单机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要比5万千瓦小机组多近1000小时。
    “上大压小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发展希望。”这是贵州华电清镇发电公司一位员工的话。2007年底前,清镇公司将关停2台6.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同时加快建设2×600MW机组异地技改项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