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QE吧,请迎难而上改革!
2015-04-30    作者:黄小鹏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段时间,“中国版量化宽松(QE)将出台,接盘万亿地方债”的消息刺激着市场神经。

  真的会有一个中国版QE吗?中国需要QE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了解一下QE的概念。在常规货币政策下,央行聚焦于短期利率,经济衰退时注入流动性以压低短期利率,但如果短期利率已降到接近于0的水平仍不能促进消费和投资活动,常规政策失效,此时只能求助于非常规政策,即量化宽松。其内容有二:一是央行直接介入长期国债市场,压低长期无风险利率;二是直接购入ABS(资产支持证券)、MBS(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企业债券甚至股票等风险资产,压低市场的风险溢价。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国家由于存在法律限制或舆论压力,央行采取变通方式,即在通过再贷款向银行注入流动性时降低抵押品要求,或再贷款直接与银行的某类贷款投放挂钩,以植入结构性的意图。

  不管采取直接购债这种标准方式,还是其他间接方式,启动QE的前提是短期利率已近于0,传统手段对刺激信贷黔驴技穷。显然,这不是中国当前的状况,目前隔夜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在2%左右,一年期利率在4.5~5%之间,在现有政策框架内,常规工具仍有较大空间。

  那么,解决地方债置换中遇到的困难是推行QE的一大理由吗?必须承认,QE是解决这一难题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但同时它也是危害最大的方式。不论是直接购债还是定向地将地方债纳入再贷款抵押品,都是给予地方优惠政策,让其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平获得融资,这无疑是一种兜底行为,未来有可能产生更多的道德风险。

  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在现有条款下接受地方债,是因为地方债流动性不好,政府给的收益率又不高,风险收益配比达不到市场化经营的银行的要求。显然,有三种常规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直接降准,用增加流动性来降低无风险利率;二是提高债券利率;三是改善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降低风险溢价。后两种方法的实质是提高地方债的风险收益配比,其中第三种方式需要地方财政制度进行诸多改革,这些改革有些较为痛苦,而出售国有资产是重组政府财政有效且快速的方式。

  最近还流行一种说法,即推出QE可以实现国家资产负债表在各个主体之间的腾挪优化,在我看来,这更不能成为理由。央行、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各主体之间界限清晰,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重要改革目标,重新模糊它们的角色无疑是不明智的,是用一时的便利交换未来更大的痛苦。中国经济每个角落充斥着的道德风险难道还嫌不够多吗?

  总之,我更希望看到问题在传统框架内,通过改革的配合得以解决,而不希望那种“财技”类的建议最终成为现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中国版QE无根据 央行挺地方债手段多
· 马骏:央行没必要购买地方债实施QE
· 中国版QE只做不说?
· 欧洲QE首月购债525亿欧元
· 【双语新闻】德国股市成欧洲央行QE大赢家
 
频道精选:
· 【思想】网店补税是义务政府减税是动力 2013-06-14
· 【读书】人类还能接受最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吗 2015-04-28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强震重创尼泊尔经济支柱 2015-04-3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