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显现新源泉
2015-04-16    作者: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随着GDP增速回落,“中国经济崩溃论”和“做空中国论”开始露头。这种悲观思潮,如果不是刻意偏见,就是没有全面把握。其实,换一个角度,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经济呈现的强劲韧性和潜在活力。

  中国GDP增速虽然较2008年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但这种增速回落,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普遍现象。从国际看,2014年,中国7.4%的增速依然是世界大国中最快的,不仅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也高于新兴经济体增速。一些具体指标也如此。据我们团队研究,虽然近5年中国债务上升较快,但不到40%的政府总债务率,不仅低于105.7%的发达国家债务率水平,也低于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债务率。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率为9.6%,不良率1.6%,净资产13万亿元左右,表明中国银行依然是世界盈利能力最好、稳健指标最健康的银行之一。比较包括政府、银行、企业和居民在内的4张资产负债表,同样会发现,中国这4张表依然是世界上表现最好的,指标均处于健康区域。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不是体现在简单的增量之上,而表现在存量的高质量和大规模上,为中国经济应对各种冲击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缓冲余地。

  从结构层面看,中国经济的“降速转轨”曙光已现。外需驱动开始转向内需驱动,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最高时的7.6%,下降到2014年的3%左右;消费占比从2007年的42%上升到2014年的过半。三大产业结构也开始质变:第二产业占比从2008年的47.5%下降到2014年的42.6%,第三产业占比去年也达到48.2%。如果考虑中国反腐和政府体制改革对于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的冲击,甚至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去腐败、去泡沫、去水分、有质量”的增长,有利于国民福利总体的改善,更有利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新源泉,开始显现。

  比如,在大市场和大消费拉动下,大国经济效应初显;在新的区域空间布局下,以产业大规模梯度转移为动力,大纵深效应已经出现,中西部经济增长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区间;以大学生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替代以农民工和低端劳动力为核心的传统人口红利,为“中国低端制造”转向“中国高端制造”准备了大规模的产业后备大军;不断涌现的专利技术和大规模的技术人才,将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而近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出台,也将为新一轮的创新红利打下制度基础。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构建,势必从更高层次创造中国的全球化红利;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论从战略还是体制的层面,都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助推前行。

  中国经济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处于结构性、周期性调整的艰难期。但其已经展露的生机和活力,说明春天不会遥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涂子沛:大数据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6.8%
· 世行预计中国今明年经济增长放缓 仍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表示乐观
· 蔡洪滨:中国经济处于总体可控范围
· 京津冀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频道精选:
· 【思想】牛市风险:嫩韭菜也是韭菜 2013-06-14
· 【读书】如何保持持续的专注力? 2015-04-02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非法集资”骗局再升级 2015-04-1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