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不应成为政府调控工具
2015-03-23    作者: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20日在住建部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住房公积金要进一步降低门槛,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并提出住房公积金信息披露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住建部将定期向公众亮出住房公积金“家底”。

  与此同时,全国已有多个地方调整了公积金政策。比如济南市3月16日公布了重新设定的公积金贷款首套房认定标准,拥有一套普通自住房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买第二套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可归结为“认房不认贷”。广州市3月17日出台新规定,购买90平方米以下首套自住房或经适房,公积金贷款首付门槛可降至20%;福建省在3月19日发布了被视为今年首波救市政策的“闽七条”,对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首付比例降低至20%。管理层释放的公积金政策放宽信息及地方出台的公积金新规,被舆论理解为“救市”的信号。

  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适当调整现行房地产政策作,完全能够理解,也可以接受。但前提是,对住房公积金这种带有明显保障功能的政策,应更多站在公众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角度,建立相对稳定、有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而不该简单地将其当作政府手中的一张牌,随意支配。否则,公积金的保障功能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发挥。

  按住建部提供的数据,截至1月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达1.1亿。2900万缴存职工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3.9万亿,其中住房消费类提取2.9万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2200万笔,总额4.3万亿。得益于公积金政策,有4700万职工喜迁新居,改善住房条件。看这些数据,公积金的作用确实很大。但实际情况表明看,公积金的提取和投放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方便,其保障功能也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美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积金常常被政府当作手中的工具,一会松、一会紧,一会宽、一会严,致使公积金缴存者无所适从,无法更好地利用公积金保障住房需求。更直接地说,住房公积金的保障功能已经很难得到体现。

  公积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既然住房公积金的本质是保障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那自然应该在住房公积金使用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护。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应是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而不是住房公积金等保障功能杠杆。可在公积金被视作政府手中的调节工具后,总是以“一刀切”的方式,为了政府调控市场的需要而隔断所有与公积金有关系、需要公积金帮助和扶持的人的需求。此轮楼市调控,公积金政策已经不知被动过多少次了。如此严肃的一项民生政策,却被政府当作政绩工具反复调整、反复运用,其保障功能还如何发挥呢?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还怎么可能真正享受到公积金政策的福利呢?

  眼下,为了宏观经济的需要,又要调整公积金政策了,有的调整幅度还很大。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经济一复苏,房地产市场再热起来,是不是马上又要调整呢?如果公积金政策不能维持长期稳定,缴纳公积金的居民还怎么按照自身生活的需要,按计划享受公积金政策呢?

  再说了,依据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缴存公积金总额超过8万亿,而公积金贷款总额4.3万亿,存贷比例经达56%,存贷款比例显然已过低。且不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期限错配,即公积金提取期限或者说随机性提取几率要比贷款期限短得多。这已给公积金贷款留下不小的风险隐患。

  早有不少居民在抱怨,公积金政策老这么变来变去,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考虑购房计划了。热切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能认真考虑公积金政策反复调整给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研究相关政策时深入思考公积金的本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因为,公积金是制度保障,而不是政府调控工具。如果把公积金作为政府手中的工具,尤其是政绩工具,不仅保障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会留下许多安全隐患。目前公积金存在的安全问题,多数都是公积金政策不稳定带来的,尤其是政策放得过宽时留下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住房公积金要进一步降低门槛 将定期向公众亮“家底”
· 福建出台购房新政 住房公积金首付比例降至20%
· “中四角”城市可望实现住房公积金“异地买房”
· 青海结束住房公积金业务手工办理
· 天津推出住房公积金提前还款新政策
 
频道精选:
· 【思想】住房公积金不应成为政府调控工具 2013-06-14
· 【读书】当前经济形势的六大前沿问题 2015-03-17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部分企业打科技牌捞"快钱" 科研经费流失触目惊心 2015-03-2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