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年经济增长
“成绩单”如何,备受关注。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如期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同比增长7.4%。
在2014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仍然是一座灯塔。即便2014年全年7.4%的GDP增速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低,按照决策层的区间化管理思路,7.4%的增速仍在合理范围之内。
2014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实际的经济表现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没有结束,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虽然2014年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年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从中国经济的最新走势来看,面临的下行压力则有些严重。如果中国不出台大力度的宽松政策刺激,目前经济放缓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延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月1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艰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政府工作艰巨繁重。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和
“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期也表示,目前全球经济还处于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还会增加,要保持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或者说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实现换挡而不失速,是2015年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某种意义上说,逐渐换挡而不失速,这就是中国政府期望的政策目标。这种目标下,必然有经济增长底线目标。笔者认为,在2015年,这一目标就是7%。与此相适应,地方政府其实也应该提出各自的区间目标,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提出一个超过能力的目标。可以看到,最近多地已经主动下调了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比如浙江省2015年GDP增长目标是7.5%,比2014年的目标下降了0.5个百分点;湖南省提出的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5%,低于2014年10%;河北省则选择将2015年GDP预期目标由去年的8%下调至7%;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更是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确定为8%,均低于2014年的11%和10%的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寻找新增长动力,但最持久的增长动力不是来自于要素投入,而是来自公平而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近两年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强调了法治化的制度保证。2015年,中国则要开始以深化改革来落实此前的政策布局。
由于涉及诸多层面改革的推进,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又显复杂。2014年以来不断出现的
“黑天鹅事件”就显示出增速换挡期中国经济的脆弱。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原先在高速增长下掩盖的问题逐渐显现,也使得风险积聚的概率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的首要任务依然要保增长。虽然我们可以坚称,以中国全球第二的经济规模,即使7%的增长速度也是极为可观的,但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放缓到目前的7.4%,这一过程十分痛苦。不论从李克强总理所表述的“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还是朱之鑫所说的“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实现换挡而不失速”,都无疑透露出中央在推进改革时亦在寻求稳增长。只有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才能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腾出足够的空间,才能更好满足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需要。
虽然2014年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之内,但从诸多信号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很可能正在接近区间调控的底线,这意味着经济系统内部的风险积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降低风险,在明晰改革方向的同时,也应该使宏观调控政策保持更大的弹性。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日前发表文章也指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