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与改革
2014-12-22    作者: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到2020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服务业总规模有望扩大到48-53万亿元。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
  ●如果到2020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7%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近百万。就是说,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扩大就业,并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条件。
  ●随着现代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估计到2020年中产阶层的比重,有可能达到35%-40%左右,即有约2亿人进入中产阶层,形成6亿人左右的中产阶层规模。

  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目标。总的判断是:到2020年,以走向服务业大国为重点的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基本形成;以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改革为重点,才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应当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

  走向服务业大国是否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总的看,“十三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是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形成或初步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应当说,这是我国未来5-10年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1.工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关键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工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全球化和服务化的特点,而且将明显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以德国为例,高端制造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就在于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高达70%。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创造”的优势远未凸显,就在于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太低,其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15%。这个数字,与巴西、印度比,大概有10个百分点的差距。未来几年,如果不加快推动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难以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说,工业的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
  2.城镇化的转型升级。城镇化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实现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2013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为53.7%,而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估计到2020年,名义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60%左右,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52%左右,大概相当于2011年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就是说,我国“十三五”城镇化转型升级关键是提高人口城镇化的比重。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需要以公共资源配置为重点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应当说,公共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大中小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当前,公共资源在大中小城市中的配置严重失衡,不均衡的结果必然导致中小城镇缺乏吸引力,人口涌向北、上、广等大城市。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在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才有可能使中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民工的重要载体。
  3.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当前,全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已经形成,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是: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着的突出矛盾是消费的供给不相适应,难以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相适应。据相关调查,近几年老年人年均消费潜力约为1万亿人民币,但养老的年消费仅为2000亿人民币左右。

  2020年能否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研究制定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时,关键要把握经济发展大趋势,把确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作为规划的重点目标。应当说,实现这一目标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可能的。
  1.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近些年来服务业增加值都以年均两位数增长,2001-2013年,扣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这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2.服务业主导的趋势开始显现。现阶段经济增长呈现“新低”与“新高”两个特点。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初步形成。今年前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7%,创历史新高。估计明年有可能达到48%左右,比“十二五”国家规划提出的47%高1个百分点。
  3.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大市场。有估计提出,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总规模有可能会超过医疗市场总规模,达到8万亿人民币左右。从这些年的情况看,城镇居民在服务消费领域的指出增长势头很快。例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三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比重从1985年的12.8%上升到2013年的34.1%。估计到2020年这个支出占比有可能提高到40%-45%,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大头。就是说,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
  4.2020年服务业规模有望实现倍增。2008-2013年,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5年中,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13.1万亿元增长到26.2万亿元,实现了规模上的倍增。到2020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服务业总规模有望扩大到48-53万亿元。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关键在于把握大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经济新常态是否重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和走向经济新常态时代的主要推动力。
  1.拉动7%左右的经济增长。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到2020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7%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2.经济新常态重在调结构、转方式。进入发展新阶段,适应工业转型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升级的客观需求,应最大程度地发挥13亿人的消费需求和扩大内需的突出优势,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格局。这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核心要素。
  3.服务业将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70-80万;2013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177万。就是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近百万。就是说,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扩大就业,并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条件。
  4.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浪潮。如果没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坚持以往规模速度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形成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形成新一轮创新创业潮的主要推动力,而且将为创新创业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
  5.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常态。到2020年初步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历史拐点。经验证明,只有形成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才能探索走出一条治理环境、节约资源的新路子。
  6.形成利益结构不断优化的新常态。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快速发展将带来中产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中产阶层占人口比例大概只有25%左右。随着现代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估计到2020年中产阶层的比重,有可能达到35%-40%左右,即有约2亿人进入中产阶层,形成6亿人左右的中产阶层规模。当然,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白领阶层。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反映出教育结构难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因此,发展服务业需要教育结构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

  是否重在服务业市场的全面开放?

  总的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不是没有需求,不是没有投资,而是由于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影响服务供给。
  1.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目标。2013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多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估计明年乃至“十三五”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问题在于,要形成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的大环境,首先需要把握服务业市场开放的主要目标。我认为,服务市场开放有三个重要目标:(1)使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市场发展的主体力量;(2)使服务业成为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3)使服务贸易成为我国新阶段对外贸易的重点。应当按照这三个目标,全面加快开放服务业市场。
  2.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当前,有关服务贸易的3个数字值得我们关注:(1)从全球范围来看,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在18.7%左右,新兴经济体中,印度达到25.5%,而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仅为11.5%,2014年第一季度达到12.8%;(2)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8%,而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7%;(3)虽然我国已经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服务贸易大国,但是服务贸易总量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而美国的服务贸易比重高达12%以上。如果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不能达到20%,将很难抓住新一轮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的新机遇。我的看法是,在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达到20%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可能的。
  3.国内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自贸区的发展进程。以上海自贸区为例,我认为,至今为止,尽管上海自贸区服务贸易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其开放程度还不够,服务贸易的开放仍有较大空间。不仅金融服务要开放,而且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也应当很高。为此,服务贸易开放要全面破题。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是突出特点,而目标应当是服务贸易的全面开放。总结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要服务于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大趋势,使之在服务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在于是否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

  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需要与此相适应的结构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利好政策。但是从现实来看,为什么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仍有许多门槛?我的看法是,主要由于结构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还远不到位,难以形成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市场的大环境。
  1.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尽快形成以消费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对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服务业用地价格较高,并且长期高于工业用地价格,2011年全国105个主要城市的工业用地价格只相当于商业用地价格、居民用地价格的11.53%和14.43%。与此同时,服务贸易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多方面的困境。
  2.金融体制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各类金融工具等在支持服务贸易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民间银行、中小银行发展仍然滞后,尚未取得大的突破。
  3.教育结构方面。走向服务业大国,发展服务贸易,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撑。但是,目前教育改革仍然滞后,教育结构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矛盾逐步突出。
  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势,推动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应当成为我国转型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是: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这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和进入经济新常态时代的重大任务。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转换政府角色,基本要求是把握发展大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吴玉韶:我国养老服务业有巨大发展空间
· 胡祖才: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已超制造业
· 科技服务业开启8万亿市场空间
· 国务院: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 从制造业大国迈向服务业大国
 
频道精选:
· 【思想】高速公路收费要取信于民 2013-06-14
· 【读书】探寻阿里帝国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盗窃式育种、蒙骗式营销”通吃产销两头 2014-12-2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