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企改革沦为少数人福利
2014-11-17    作者:谭浩俊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作为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部分,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如何在改革时确保国有资产不再出现新的流失,不再出现太多的“灰色地带”、“黑色地带”,是各级在国企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防止的一项工作。众所周知,上一轮的国企改革,反映最集中、最普遍,也是最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地方在改革过程中采用的经营管理层收购方式,更是公开性、透明性极差,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更严重。新一轮国企改革,显然必须在这方面加大监管和预防力度。
  显然,中央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把握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方面,中央企业中资源型企业较多,而资源型企业目前大多处于比较困难或低迷的状态,效益下降或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如果现在就改,是改不出“价值”来的,出现“灰色地带”、“黑色地带”的空间也更大;另一方面,中央垄断企业很多,尽管这些垄断企业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也出现效益下降的现象。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效益提升空间。因此,在产权转让、推进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如何客观、公正、有一定前瞻性地对资产价格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讲,这些资产都必须有一定幅度的增值,必须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或引进战略投资者,而不是暗箱操作、私下交易。尤其不能人为地降低资产价格,造成国有资产的人为流失。
  以中石化销售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例,如果不是洞口市场出现了较大变化,企业盈利能力比前些年有所下降,造成企业净资产增速放慢,而且效益下滑带来的心理价格也出现了波动,资产溢价的空间变小。不然,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可吸纳的社会资本、外来资本,可能会更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幅度也更大。
  也正因为如此,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改革的速度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而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改革而不顾一切地抢速度、争时间,避免动作过快而造成国有资产“效益性流失”。
  其次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虽然现行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在如何防止“灰色地带”、“黑色地带”出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漏洞。特别是资产评估,留给评估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很大,随意性很强,受人为干扰的空间太大。所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把好评估报告的核准关,对明显存在低评的评估报告,不仅要责令评估机构重新评估,而且要视情节轻重,追究评估机构和执业会计师的责任,取消其参加其他企业评估的资格。
  再者要科学选择好战略投资人和合作者。改革的目的,是要让企业发展得更好,那么,在战略投资者和合作者的选择上,就必须严格把关、择优选择,尽可能地不要选择单纯的资本炒作者。即便选择这样的投资者,也要与实体投资者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企业的实体运作和资本运作能力。尤其在推行员工持股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内部人控制、内幕交易、低价持股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国企改革再度成为少数人的福利。
  就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改革是必然要走的路。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如果不改革,体制性流失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国企经营者以资产流失换取个人腐败利益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但是,要改革,就必须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放在突出位置,设置防线,确保资产不流失或少流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国企改革将设政策“红线”
· 国企改革仍需攻坚克难
· 四部委国企改革方案初步成型
· 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嘹亮 多角度把握投资思路
· 社科院经济学部委员张卓元:国企改革仍需攻坚克难
 
频道精选:
· 【思想】兰石重装24个涨停板的启示 2013-06-14
· 【读书】洞察力修炼:如何成为福尔摩斯? 2014-11-13
· 【财智】甩开“迷你”鸡肋 基金退出机制将常态化 2014-11-07
· 【深度】淮南东方煤矿非法生产肆无忌惮 2014-11-1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