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同质化源于“门票经济”
2014-10-09    作者:郭文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发现,千百个景区却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焦海洋 绘

    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人民日报》)
  景区特产为何同质化严重,皆因景区管理者或所有者关注点并不在此,且不说景区特产不属于景区所有,而且景区仅靠“门票”就已经过得非常滋润了。国外景区特产之所以物美价优,根本原因在于门票能常年低价。这不是国外景区的运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是他们在拥有完善的成本分担机制外,还有涨价的“紧箍咒”——涨价必须给出足够理由,而且新价格必须在公布一年后才能生效。这样,国外景区不得不寻觅其他资金支持,不断开发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景区特产商品。
  “门票经济”对旅游业无异于“涸泽而渔”。发改委多次重申景区门票价格需要规范,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的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充分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于是,有了景区门票三年不得涨价的规定。结果,禁令一到期,三年不涨价自然变成三年必涨价的局面。
  旅游拉动消费,若失去景区特产的支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众所周知,货真价实的景区特产的开发、销售,涉及创意、营销、版权等诸多因素,因此前期成本和风险可想而知。既然有“门票经济”这样的快钱暴利可赚,恐怕也只有傻子或者真正的现代企业家,才会在景区特产上着力,把发扬景区特色文化当做自己的事业。
  我国景区特产要创造出无法复制的资源基因,打造出离开这个景点就买不到的特色产品,不去除景区的“门票依赖”症,恐怕依然遥遥无期,剩下的只能是每年徒发感慨,一切照旧。笔者以为,要去除景区的“门票依赖”,仅靠“三年不得涨价”这样的行政手段,注定形不成长效机制。套用一句俗话,不缺路径缺决心,其实,国外一些已有的先进经验是完全可以学习借鉴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红色旅游寻找“精神定位”打造特色旅游商品
· 贵州旅游商品产业将新增10万人就业
· 奥运纪念品热销 旅游商品市场人气提升[图]
· 关注旅游商品:看看国外卖什么
· 关注旅游商品:三山五岳卖什么
 
频道精选:
· 【思想】松绑限贷让房贷政策更加市场化 2013-06-14
· 【读书】创新必须是有效的 2014-09-15
· 【财智】前三季新基首发规模跌破10亿 创历史新低 2014-10-08
· 【深度】抢抓“机器人红利” 2014-10-0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