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热衷理财凸显实业精神缺失
2014-09-12    作者:项峥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据同花顺统计,2012年我国有268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1922款、1565.1亿元理财产品;2013年有552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5592款、4271.69亿元理财产品;2014年上半年,有708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8779款、6158.98亿元理财产品。我国上市公司理财热情持续升温,凸显实业精神缺失。

  上市公司热衷于理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部分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为弥补主营业务盈利不足,一些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额外收益,进而增加每股收益。二是弥补亏损。一些上市公司不是想方设法改变经营亏损状况,而转向资本市场运作、发放委托贷款、购买理财产品,提高投资收益,避免连续亏损被交易所实施退出。三是现金流过于充裕。以白酒行业为代表,前些年收益大幅增长,现金流过于充裕。受“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空间收窄,转而通过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提供资金使用效率。四是有违诚信原则。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或IPO方式募集了大量资金,但并没有按照事先约定投入到项目中,反而进行大量类金融交易。

  上市公司热衷购买理财产品,深刻反映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业兴国精神正不断丧失。理财产品属于金融范畴,虽然部分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资产,为实体经济融资服务,但整体上看,购买理财产品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偏离过大,实际上是“以钱生钱”的一种游戏。即使部分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理财产品收益来粉饰业绩,也无法改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的事实,更不能长期欺骗投资者。作为我国企业群体的优秀代表,并没有承担起实业兴国的重任,也没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而是借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平台,将自有资金投资于类金融交易,不利于全社会营造实业精神。

  “钱偏多”是我国缺失实业精神的货币原因。在货币总量快速扩张时期,从事类金融交易,可以轻而易举赚取利润,又有谁愿意辛苦从事实业?过去几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过快,社会融资急剧膨胀,为“钱生钱”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不仅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而且金融机构更乐意为企业提供“以钱生钱”平台,同时也在积极从事资金空转业务。以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为代表,部分银行短短一两年内就实现超常规发展,同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明显提升。而且同业业务也具备乘数作用,一笔典型的同业业务,每经过一家金融机构就增加该金融机构一笔金融资产,导致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无序扩张,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

  “炒房热”是引发我国企业缺乏实业精神的外部环境。2003年以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空间巨大。虽然国家多次调控房地产市场,但由于存在巨额利润空间,无法从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而以远远高出基准存款利率的融资成本通过理财产品、委托贷款获得融资,契合了部分上市公司追求提升闲置资金使用收益的需求。虽然数据难以统计,但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中投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应该不在少数。不仅如此,“炒房热”也能够消耗部分上市公司从事实业经营的热情。这些年我国上市公司涉足房地产开发的情况比过去明显增加。一些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也对房地产业跃跃欲试,并多有现实开发案例。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面临“三期叠加”挑战,以改革释放发展红利,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已经是刻不容缓。而只有扛起“实业兴国”的大旗,才能促使企业家真正专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实现内生经济增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老张说市]八成上市公司得到政府补助 钢贸危机映衬传统产业困境
· 政府补贴上市公司不可取
· 中关村上市公司市值突破两万亿元
· 88%上市公司吃政府补助:中石油获14亿补助居榜首
· 牛市新福利:上市公司高管扎堆“承包”定增
 
频道精选:
· 【思想】达沃斯论坛透露的中国经济谜底 2013-06-14
· 【读书】互联网思维怎样推动传统企业转型 2014-09-12
· 【财智】118亿离场 资金持股不牢无碍强势主基调 2014-09-11
· 【深度】世界经济增长因何一慢再慢 2014-09-12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