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险交易市场化破茧刚性兑付
2014-08-18    作者:黄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最近延期刚兑风险在金融市场出现跨界传播。诚至金开2号等延期兑付再度暴露信托业和银行风险,金元惠理基金一理财产品延期兑付等,则把基金业也裹入兑付风波。

  当前的系列延期兑付事件再度触发市场的风险敏感度。刚性兑付能否被打破?鉴于市场的风险敏感性,及刚性兑付可能潜存的连锁性风险等,至少短时间内刚性兑付还将以延期兑付等方式存续;但中长期看,刚性兑付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通常而言,信托、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等,遵循买者自负、卖者尽责原则,金融机构并不允诺保本,理论上不应有刚性兑付风险。问题的关键恰在于卖者是否尽责、买者能否自负等上。所谓卖者尽责,就是卖者需勤勉职守,做到信息应披尽披,护卫金融产品存续期的程序正义,不存在人为过错责任和做好买者的有效筛选能力等;而所谓买者自负,有两层含义,一是买者需具备与所投资的风险资产相对应的风险承载能力,一是市场足够深化,并有充分的金融衍生工具和市场化的风险管控手段,让买者有效管控风险和在市场有效交易风险,同时市场能容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且市场信用体系相对完善。

  唯有真正具备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等条件,市场交易主体的责权利才是清晰的,刚性兑付也将能自然破茧。否则,在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风险配置和交易功能,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同质化,那么刚性兑付的打破带来的是风险敞口的发散,甚至失控。

  以国内信托等为例,其运行机理实际是基于传统信贷理论的风险集中式管控,即信托公司等延续的依然是银行信贷资产的封闭式管控流程,风险资产在存续期中,托管机构向投资人提供的相关信息并不完全,且实时动态性较差,部分托管机构甚至还存在隐匿关键信息之嫌,不仅未做到卖者尽责,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过错,如向不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售卖高风险产品,风险资产风险敏感点暴露后担心赎回等而极力隐匿关键信息等。

  同时,中国金融市场深度不够,缺乏各种有效管控和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导致相关风险产品敞口风险暴露,而投资者缺乏相应的风险转让和对冲工具来管理风险。正是由于相关风险对冲和管理工具的缺位,导致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趋同化,进而一旦相关风险暴露,投资者基本难以找到有效的交易对手进行风险的重新配置,最终致使投资者与受托机构,由利益共同体变成了利益对峙体,即一旦信托资产出现违约和刚性兑付风险,投资者可找到千万个理由证明托管机构未勤勉职守。

  故,有效化解金融市场刚性兑付僵局,一则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托机构风控流程可视化等,使投资者能全程捕捉到投资品的风险概率分布,及托管机构的风控努力。一则推进金改、缓解金融压抑,鼓励市场开发相关金融衍生工具,让部分外溢的风险能基于市场交易配置给具有风险承载和管控能力的专业投资者之手,提高风险可管理性和可交易性,促进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多元化。唯有真正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刚性兑付才能实现自然破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是遏制房地产腐败之要
· 北大报告:能源安全根本之策:市场化改革
· 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处理信用违约
· 自住房模式应遵循市场化原则
· “汇金系”领衔金融国资市场化改革
 
频道精选:
· 【思想】不动产登记的长远效应 2013-06-14
· 【读书】周鸿祎 用互联网思维写书 2014-08-18
· 【财智】巨亏马钢海外1.1亿收购 抄底恐成背包袱 2014-08-15
· 【深度】跨国车企钻政策漏洞通吃上下游产业链 2014-08-1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