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频发 政府当洁身自好
2014-07-24    作者:黄小鹏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上周,华通路桥发布公告称,公司4亿元一年期短期融资券“13华通路桥CP001”本息兑付面临不确定性。在市场接二连三爆出信用风险事件的2014年,这本是普通的一起,但由于华通是民营企业,该短融券又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持有人不是个人投资者而是机构投资者,一旦违约阻力相对较小,加上此前媒体报道说各方为保兑付所作的努力效果不佳,所以,市场一直对“13华通路桥CP001”成为银行间市场首只本金违约债券预期很高。在刚性兑付必须打破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的情况下,谁会中彩,还是很吸引眼球的。

  但就在最后两天,形势峰回路转。7月23日即债券到期日的下午,该债券本息兑付资金全部到账,违约风险解除。华通短融券信用事件跌宕起伏,最终表面上各方皆大欢喜,但其中有两大问题不得不引人思考。

  其一,打破刚性兑付,是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需要。

  地方政府之所以为一家民企债券兑付问题劳心费力,根本原因在于不希望“头彩”落在自己的辖区内。那样不仅面子上不好看,还可能直接影响本地区其他企业的信用,抬高整体融资成本,更远一点的理由,还可以说是为了地方经济和就业。

  地方政府这样做看上去是理性的、聪明的,但其实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应付问题不重市场机制建设的短视行为。如果老是抱着这种思维,任何企业都会想方设法从政府那买一个免费保险,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也就永远划不清。

  1998年广国投破产案可资借鉴。当时,许多人担心广国投破产会影响外资对中国的信心,抬高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成本,但事实证明,破产对市场的冲击相当短暂,外资流入和企业赴港上市很快恢复并兴旺起来。经济周期起落、企业经营成败实属正常,最令市场害怕的不是信用事件,而是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以及信息不透明。

  其二,政府协调信用事件要避免滥用公共资源。理论上,企业信用违约政府理应旁观,但如果该事件牵涉政府部门,政府参与协调也可以理解,但应有底线:一是不能直接动用公共资金;二是不能对第三方施加不当影响,不能动用政府隐性担保。

  从媒体报道看,地方政府曾希望当地金融机构间接救助华通。华通成功避免违约,钱到底从何处来?政府参与协调如涉及公权力的运用,至少也应该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债券违约仍处在个别风险层面
· 新股发行红利流向机构投资者
· 中投董事长: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给机构投资者带来困难
· 用股权说话 机构投资者开始显威
· 部分机构投资者或惨遭套牢
 
频道精选:
· 【思想】查处问题食品不能只下毛毛雨 2013-06-14
· 【读书】当电子商务改变中国 2014-07-24
· 【财智】IPO定价游戏规则生变 打新联盟程序化夺宝 2014-07-23
· 【深度】“电子垃圾之都”转型举步维艰 2014-07-2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