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新政不透明难有公信力
2014-07-23    作者:今纶(广州政经评论人士)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缺乏透明公开的意见征询反馈环节,是广州公积金新政从决策到实施过程中的一大败笔。

  号称“史上最严”、“全国最严”的广州市住房公积金新政经过“一稿”和“二稿”的咨询后,市场传言8月起新政会实施。公积金新政征求意见稿二稿的内容较前一稿放宽尺度有限,主要体现在公积金贷款申请者“连续缴交”变成“累积缴交”,然而被公众批评的公积金贷款二贷依然是禁止,以后公积金贷款只用一次即要失效,生生把换房客推向纯商业贷款的怀抱里。

  二稿与一稿相比,有些条款进步有限,有些内容退步却非常大。比如在可贷款额度上,二稿比第一稿大幅度收缩,很难想象这是征求市民意见后的结果。那么,这样的公共政策变化背后到底是哪只手在起着主导作用?到底是什么逻辑在强硬对抗着市民的真实意愿?

  广州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是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一共30人,大部分是省、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的人,能挤进来的民企代表有全国民企500强的立白集团、穗宝家具。但作为公积金缴存主体的普通市民,想进“30人小组”里暂时没门儿。这样的委员结构能够交出什么样的意见稿,可想而知。

  要想改变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政府要向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开刀,改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将省、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的委员比例压缩至三分之一,民企代表和普通市民代表比例各提升至三分之一,攸关市民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变化自然要多听普通市民的意见。不改组委员会,一切征求意见都是走过场,摆花架子,毫无意义。

  当然,仅仅如此还不够。在一稿和二稿之间,有一个征询市民意见的环节仍然是可操作的空间。正是因为这一空间的客观存在,且不透明,所以我们看到二稿相对于一稿进步有限,退步很大,这同样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二稿出炉时,公积金中心称有1361人次反馈了意见。就笔者所接触到的网络声音以及身边亲友的意见,基本都是反对居多,但是我们看到的二稿依然“坚挺”。试问,这样的征询意见有什么作用呢?还有,既然有“1361人次反馈了意见”,那么,都是要求政府继续收紧额度的意见吗?公积金中心可否在尊重市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公布这些意见。说实话,我确实怀疑这里面有猫腻。

  更有甚者,新闻报道称关于公积金贷款申请者“连续缴交”变成“累积缴交”,是几位比较熟悉职工情况的委员在讨论新政时“突然想到,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跳槽或企业倒闭,断供几年,因此将‘连续缴存’改成‘累积缴存’”,其实这样的意见在本地媒体上已经刊发了好几篇评论文章,委员们怎么居然在“突然想起”的状态下才提出这一点修改意见。如果委员们“没有突然想起”,二稿就连这一点可怜的进步都没有了,广大市民读到这样的新闻细节是不是想想就有点后怕。

  由此可见,整个所谓征求意见的过程,对于外部信息的吸收与反馈其实是非常抵制的,整个委员会的运转体系也是非常封闭低效的。缺乏透明公开的意见征询反馈环节也是广州公积金新政从决策到实施过程中的一大败笔。

  就公共政策的转变推出征求意见稿本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外部环境、经济数据有了变化,政策当变则变。政府要做的是把自己的难处说清楚,摆数据,讲道理,充分相信市民的判断力。而市民对于自己的合理利益则起而争之,双方博弈之后达成共识,政策推进起来才会顺畅,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唯领导意志,以简单粗暴方式,不惜操弄民意,强行进行政策修改,当时很爽,民意却埋下怨忿,后患无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取难挪易” 公积金真病了
· 监管公积金需要一个“第三者”
· [网民关注]公积金监管真空亟待填补
· 住房公积金成不少地方“小金库”
· 住房公积金成不少地方“小金库”
 
频道精选:
· 【思想】公车改革补贴多少够用 2013-06-14
· 【读书】互联网金融重构金融业 2014-07-15
· 【财智】低市盈率IPO影响渐显 主题投资大方向有变 2014-07-22
· 【深度】电子垃圾灰色产业链年产值达千亿 2014-07-2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