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绝对下限论纯属媒体讹传
2014-06-27   作者:宣宇(财达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李克强总理在出访英国和希腊期间,针对一些人怀疑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会不会“硬着陆”的问题,通过媒体和讲话作出了回应。当前国内经济呈现弱企稳态势,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刺激”以稳增长的呼声很高。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关于经济增长率的表态吸引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随即被媒体和市场广泛报道解读。

  媒体普遍报道说,李克强总理 6月16日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并表示政府已经准备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可以发挥作用。另一个报道说,李总理在英国智库演讲时提到: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依据这两个来源,媒体普遍将李总理的讲话解读为:7.5%为下限替代左右论,刺激政策或加码。

  媒体抛出这么一个“7.5%绝对下限”论着实让笔者吃了一惊!难道高层的一贯宏观调控逻辑有变?为此,我们仔细研读了官方公布的原文,发现“绝对下限”论并不符合事实,完全是一些媒体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的结果。李克强总理16日在《泰晤士报》发表题为“China and Britain Are on a Winning Course”的署名文章,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原文是:“China,s economy needs to grow at a proper rate, expected to be around 7.5 per cent this year. It is slower than the past, but normal.”显然,媒体忽略了around一词,将“7.5%左右”偷换成了“7.5%”。

  李克强总理18日在面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原文是,“今年以来,中国发展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强刺激措施,而是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相结合,加强预调微调,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保就业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7.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而且也将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演讲全文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等语句。

  也许李克强总理已获悉国内媒体的误读,19日在同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会见记者时,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今年确定了GDP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CPI涨幅3.5%左右等主要目标,只要有利于支撑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物价水平的变化也要避免人民生活受到大的影响。面对下行压力,我们没有采取强刺激措施,而是通过预调微调、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等,来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我们更加重视推进结构性改革,向改革要动力,以惠民生促发展,使中国经济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中高速增长。”

  从李总理的多次正式表述可以看到,决策层对经济增长下限的政策立场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经济增长底线的判断标准,也是能否出台规模刺激政策的底线。只要经济在这个底线之上,“调结构”和“促改革”就是主要议题。

  无疑,中国经济越过转型升级这道坎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主要受益于简政放权、微观放活的改革举措,激发了广大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当前就业态势仍总体向好。新一届政府的调控逻辑是,在就业良好的情况下,依靠投资短期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就大为降低。除非突发不可预期的外部冲击,短期投资稳增长力度会适可而止,真正需要的是通过“放权放活”创造更多空间和动力来培育经济内生力量。正因如此,新一届政府“稳增长”措施中体现出鲜明的“双轨制”特征。

  长期来看,只要中国经济转型尚未成功,经济下行压力就始终存在,调结构促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经济“下行压力”长期性。这才是新一届决策层面临的长期课题。尤其在转型升级、经济爬坡过坎的初始期,因各级政府、市场主体的预期差异导致经济过分波动的可能加大,因此,明确和稳定预期(也包括各级政府官员预期)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在各不同场合屡次明确阐述和传达中央政策精神的要旨所在。

  脱离就业内涵的7.5%底线“绝对数”思维是对新一届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严重扭曲,新一届政府一年多政策实践也十分明了,媒体和市场一味“曲解误读”也许各怀心态,但对白纸黑字的署名文章产生断章取义的“选择性”讹传,实在令人费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长期投资者无需对中国经济波动感到恐慌 2014-06-27
· 《中国经济新格局》 2014-06-25
· 中国经济前景乐观助推商品货币 2014-06-24
· IMF秘书长: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信心 2014-06-21
· 中国经济急需加快加大对内开放 2014-06-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