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不再来 教训当谨记
2014-06-13   作者:黄小鹏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6·20钱荒”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类似的流动性紧张局面会否再次上演?可以肯定地说:钱荒不会再来,不仅今年不会有钱荒,未来发生类似极端事件的概率也很低。

  季末争夺存款、外汇占款渠道货币投放自然减少及银行分红资金流出等,是钱荒的触发因素,但这些技术性因素不足以导致市场剧烈动荡。从本质上讲,这次钱荒是决策者为警告市场主动制造的一次事件。但这种做法事后证明效果并不好,记者相信不会再使用第二次。

  “6·20钱荒”之后央行及时向市场补充了流动性,2014年初以来市场利率逐波走低,目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处于一年半低点,央行又开始重新引导银行定向放贷,这既说明目前无发生钱荒的可能,也说明通过制造一起事件逼迫银行改变行为不符合市场规律。从央行释放的各种信息看,它有意让常备借贷便利(SLF)成为利率走廊的上限,这意味着,未来出现利率极端波动的可能已从制度层面消除。

  但是,人们对“6·20钱荒”的反思并不充分。

  首先,创新的价值何在?这一问题一开始就应该弄清楚。如果说贯彻产业政策是限制信贷的出发点,那么影子银行、同业业务同样不符合产业政策,这类创新意义何在?如果这种创新对传统信贷的替代是有价值的,那么就应该及早监控其风险。不管是传统信贷还是影子银行,它的风险来自服务的对象,因而总量是相同的。控制信贷风险又任由影子银行膨胀并容忍其积累风险如此之久,这是不是一种自欺欺人?值得深思。

  其次,如何在创新中改进监管?现在IT技术如此发达,时点考核改进应该不难做到。同样,对创新业务监管的最好办法是提前设定指标,例如,如果担心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失控,就应及早设定流动性比率之类的监管指标;如果担心影子银行风险识别和度量困难,就应该加强信息披露,限制非标资产占比。监管滞后了,情急之下用货币政策做监管的事,工具和目标完全错位,这样的事不应再发生。

  第三,应尽早完善银行的激励机制。银行是强周期行业,激进创造短期利润不难,但风险爆发可能在若干年后。身在江湖的银行高管未必不知风险,但常被迫激进行事,影子银行与同业业务的狂飙已体现出银行间竞争的残酷性,对此进行道德谴责毫无意义。从宏观监管层面予以约束诚然是控制风险的必要之举,但在微观的公司治理层面推出高管薪酬延期支付等激励相容机制同样重要,而这点尚未被充分认识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今年钱荒难再现 货基收益3%至4% 2014-06-11
· 银行业百计拉存款 唯恐“6•20”钱荒再度重演 2014-06-09
· 钱荒"后遗症":银行猛发理财产品 2014-06-05
· 央行定向降准力度将加大 6月钱荒或不再现 2014-06-04
· 人民日报谈定向降准:钱荒今年将难再现 2014-06-0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