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以药养医” 能否让利于民
2014-04-04   作者:王学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自4月1日起,浙江427家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即开始告别“以药养医”的生存模式,同时上调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如挂号费、药事服务费等费用合并成普通门诊诊查费后,费用为每次10元,病理检查等治疗费和手术费,则按照平均30%的幅度调整。(新华网4月2日)

  告别“以药养医”,对那些长期靠药物维持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是一大利好,因此报道引用了两位老年患者的话肯定了这一改革;但对那些突发急病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未必是好事:原本手术费1万元,改革后上涨到1.3万元,可不是吃药省下的钱能够弥补的。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执行的是药品加价不超过15%的政策,按1千元的药价算,实施进价销售,大不了省150元,而诊疗费、手术费却上涨了30%,这一减一增,到底能给患者省多少钱还真不好说。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即医院进的药是否是平价。假如进来的药经过药品企业、医药代表、药品中间销售商和医院层层加价,到患者手中,价格暴涨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医院即便取消了15%的药品利润,患者依然得为高价药买单。这些年媒体没少曝光:一支出厂价不足0.6元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医院竟卖到11元;出厂价10多元的“头孢他定”到患者手中暴涨到100元至160元;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药的感冒针剂,成本仅6角钱,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后,价格狂升到50元至60元一支,等等。

  此中奥秘,大家都知道。一种药品从医药企业进到医院再到患者手中,大致要经过四个环节,其中会产生四种“公关费”,包括“进院费”、“处方费”、“统方费”和“劳务费”,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进入了药价里,统统由患者买单。

  如果不改革药品的进货机制,仍然沿袭老一套进药模式,患者的费用并没有真正降低。当然,能省15%也是好的,但对照改革目标,即解决“看病贵”,进一步向公益性方向努力,还是有较大的距离。

  就目前而言,关键是斩断药品进货环节中长长的灰色利益链条,取消药品流通环节,实现药企与医院的“直通”,医院直接从药企进货,将虚高的药价降下来。若在此基础上取消15%的差价,对患者来说就是双重利好。假如一边是药价继续高企,一边是诊疗费、手术费、服务费猛涨30%,那么“以药养医”尚未彻底告别,“以治养医”又接踵而至,患者的负担岂不是不降反增?

  在国家尚未大幅度加大医疗投入的情况下,浙江取消“以药养医”生存模式后,427家公立医院如何生存发展?答案似乎是“以治养医”。和“以药养医”相比,这或许是一种进步,但要使这一新的模式取信于民,还得拿出切实的措施,规范“以治养医”模式,从而让患者真正受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原研药超国民待遇面临淘汰 “以药养医”助外资药扩市场 2013-08-29
· 香港比内地药价低,别只怨以药养医 2013-08-15
· 葛兰素史克:以药养医潜规则牺牲品 2013-07-16
· “VIP服务养医”比“以药养医”进步 2013-01-23
· [网民关注]遏制心脏支架滥用须破除“以药养医” 2012-10-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