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永无“暂停”时
2014-03-21   作者: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赵晶

  3月中,央行紧急发文,暂停阿里、腾讯与中信银行合作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暂停的还有两家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另据媒体透露,央行已向第三方支付企业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或被认为“杀伤力”最大的内容,是对个人支付账户的转账、消费额度设限。
  暂停或者叫停一项新事物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发个文就行了。但央行叫停了,就真的停得下来吗?显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只会激发相关产业的创新灵感,开发出更多打擦边球的产品,甚至到了最后,央行所维护的“正规军”银行都可能反水。
  因为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说停就能停的。二维码支付作为一个简便的支付手段,已经被运用在诸如打车和小额购物等项目上,消费者一旦体验到了便利的支付方式,就必然不情愿回到过去了。这是大势所趋,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方便地生活,一旦和潮流过不去,广大群众的唾沫都能淹死央行。
  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以理解央行如此谨慎的态度。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挟持着大笔民间资金不说,还企图绕开银行自己发信用卡,确实容易引发资金风险,而一旦资金链断裂,最后的救火队员还得是央行。
  作为普通投资者或者消费者,应该冷静地看到这中间的风险。马云的商业道德在和雅虎的股权纠纷之后就已经被各方质疑,资金的安全不能仅靠某一家公司的信用,确实需要有监管部门介入才能令人放心。
  但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手段不能老是计划经济那一套。暂停之后应该怎么办,《管理办法》一旦被公众否定之后如何改进,这才是监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应该看到,安全永远是相对的,最安全的理财是买个平房挖个地下室往里囤金条,这显然不现实。任何一种金融手段都会有风险。虚拟信用卡是容易引起金融风险,但实体信用卡的风险显然也很高。不能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新事物,就主观判断其风险更大。
  监管部门更应该跟随创新更新监管思路:在虚拟信用卡的创新探索中,腾讯和阿里给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的新思路——虚拟信用卡的发卡方通过客户日常网购的记录,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的实际消费能力以及隐含在其背后的真实收入水平,以确定授信额度。这比以往逐笔审核的方式降低了技术难度和成本。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很多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做不到的正在逐步实现,信用评级和个人收入情况会变得有据可查。在金融创新的情况下,监管手段也应该随之更新升级,这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意思。
  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伴随着质疑和探究。历史证明了一点,任何一个新事物,只要是能让群众有利可图,生活便利的,最终都会被普及和发展。
  监管的作为并不应该仅仅是喊停,更高明的手段应该是与时俱进,在不喊停的情况下,根据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监控和管理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让创新具备更自由的空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央行叫停二维码后再出狠招:第三方支付机构遭围剿 2014-03-15
· 央行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信息核对校验机制 2013-11-11
· 银行预付卡第三方支付机构售不停 2012-05-31
· 央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 2011-11-04
· 北京银行发布首款旅游类信用卡产品 2011-12-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