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才能全面激发社会活力
2014-03-14   作者:王海  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字号

  昨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全程都很精彩,但许多人印象最深的是,总理对多位记者提出的多个问题,回答时都落到了简政放权上。尤其是总理说要“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大家反响极大,很有共鸣。

  记者会上,总理说,去年,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结果企业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少了。

  如果仔细琢磨,这是很接地气的语言,尤其是其中的“找”和“跑”,看似平淡,其实大有意味——所描述的,是群众办事之难。区区两字,个种况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这让人想起来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的发言——《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这个发言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后来甚至被网民称为“两会好声音”。周新生说,我们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求人的客体是在各个涉及公共利益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

  此言不虚,对于此,大家都深有体会。周新生委员解释,之所以如此,是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人身依附,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而根子就在原本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但很多地方靠权力和关系。这反映了市场化改革在一些领域滞后,政府职能改革仍不到位。

  的确,事事都得求人,成为中国特色,也成为人们的痛苦之源。在很多人的实践中,法的尊严、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公理、市场的规则均可挑战,均没有关系管用可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权力在一些掌握权力的人手中变成了交易的工具。导致权力资源少的一方向权力资源多的一方示好,以寻求更多的权力和实惠。

  这是现实。正因为此,总理说,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是的。腐败从何而来?所谓腐败,无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腐败来自权力,没有权力,也无所谓腐败。那么权力何来?现实中,许多权力正是来自审批——也就是印把子。一个个大红图章,是权力的象征,是群众办事的关卡,也是资源分配的砝码。正因为此,掌握行政审批权力的,稍有不慎就会将手中的权力寻租变现。

  去年,央视等新闻媒体曝光了若干基层政府故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事件。镜头中,一些公务员显得面目可憎。大家都清楚,“刁难”正是寻租的手段。从这些活生生的镜头可以看出,审批中涉及到的权力和资源,不仅影响到了社会效率以及和谐,而且已经扭曲了很多人的心理——让被审批者低三下四,惶恐卑微,人格尽失;让审批者忘乎所以,趾高气昂。

  以审批为表象的权力,永远有着自我繁殖和膨胀的冲动。为一个问题设置一个审批,一个审批设置一个部门。多一个审批就增加若干问题,为解决问题又要增加审批。就像在道路上设卡,多一个卡就多一点利益。如此下去,行政审批就和癌症一样,不断扩散,最终可能让机体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是重要的突破口、切入点。但是,简政放权就会触动利益——放权,有些人的权就少了,权一少,利益就少了。总理已经看到,我们在推进简政放权当中,也确实遇到了像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但是,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所以,有人说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壮士断腕,将是血淋淋的。这是无奈,也是必须。总理说,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就是要限制政府的权力。权力干涉过多,寻租普遍,束缚的不仅是经济的活力,降低的不仅是群众的幸福指数,还影响广大中华儿女的创造力、想象力、魄力和胆气。只有简政,只有放权,才能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全面激发社会活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2014-03-13
· 李克强: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 2014-03-13
· 易纲: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经济竞争力 2014-03-12
· 倪强代表:简政放权要放管并重 2014-03-10
· 楼继伟:简政放权对财政部来说是好事 2014-03-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