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病”该吃药了
2014-02-28   作者:杨兰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在日前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宣称将支持在手机消息界面上通过数据流量发送文字、图片和位置等内容。有媒体将中国移动此举称为“自我革命”。

  在记者看来,对中国移动这样的标榜实在是过誉,它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无数次自我革命的机会,如果不能彻底摒弃自身的大企业病,眼下的机会将越来越渺茫。

  中国移动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拥有超过7亿户用户,网络和客户规模排名全球第一,员工总数近60万人。在基础电信服务领域,虽然已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相互竞争,但市场开放性显然不够,仍然属于典型的垄断市场。中国的垄断企业往往容易犯“大企业病”,如机构臃肿、信息不畅、决策复杂、行动缓慢、协调困难、安于现状等。对于巨象一样庞大的中国移动而言,不可否认它一直在试图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其对新业务的推动及对竞争对手的态度上来看,显然也犯了大企业病。

  中国移动在通讯运营领域多年的深耕使其有着灵敏的嗅觉,它很清楚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很清楚自身的通信和短信业务是可以被替代的。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就创立了飞信,2008年这款产品正式推向市场。飞信实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网之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除了可以即时聊天外,还可以免费发送短信并有群发功能,实际上这可以说是中国移动的一次自我革命。

  但这次自我革命进行得并不彻底,如果飞信得以大规模应用,会导致中国移动的短信收入迅速下滑,所以中国移动内部对飞信的推动力到底有多大是个疑问。其实就算没有飞信,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也是下滑的,2010年其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为468.89亿元,到2011年首次出现下降,为464.62亿元。而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再一次替代了运营商的短信、彩信,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在微信推出后,中国移动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于2013年主动挑起了对微信收费的争论,中国移动高层多次批评微信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令其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最终微信收费事件在工信部“由市场决定”的表态下不了了之。

  在飞信业务失利、狙击微信失败之后,现在中国移动终于要低下高昂的头来推动融合通信业务了,这种选择显得很是被动而无奈,与主动的自我革命相去甚远。去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如果没有切实的行动,这种下滑的态势势必还将延续下去。事实上,4G下的融合通信业务恐怕是中国移动革自己命的最后一个机会了,但如何将高速增长的数据流量转化为盈利的增长,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就记者对4G的体验来看,中国移动显然太过急功近利,4G网络建设在一线城市都还只是零星布点之时,就夸大其网速并收取高额的费用,用户体验可想而知。而在用户体验如此糟糕的情况下继续推出其他业务,难免重蹈飞信覆辙。

  事实上,不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或者中国电信,对通信运营商来说,不仅要承认新产品替代旧产品是市场永恒的规律,而且要意识到挑战来自哪里、怎样应对,更重要的是克服自身的大企业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新思维,甚至放弃一些眼下的利益,与竞争对手共同创造共赢的机会。

  说到这里,想起早先的影像巨头柯达,早在胶片时代它就已经嗅到了数码时代的气息,甚至“数码成像”技术都是它发明的,但最终这个巨人却倒在了数码时代的滔滔巨浪中。柯达之死,即死于大企业病。船大掉头难,企业内部没有人来承担自我革命的阵痛和后果,最后只能让别人来革自己的命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三大电信商日赚4亿多:数据流量狂增 语音短信猛降 2013-03-22
· 联通出国际漫游新政:数据流量每10M发短信提醒 2011-03-02
· 北京移动公布畅听99套餐细节 赠送数据流量 2007-02-0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