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的真相
2014-01-09   作者:傅云威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年。一些史学家认为,一战前夕,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打破了欧洲原有势力平衡,是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然而,同时期,美国已超越英帝国,成为全球头号经济大国,却并未成为战争推手,由此看来所谓“均势论”无法完全解释战争根源。

   应当看到,一战爆发与德、法宿怨息息相关,而德、法宿怨则与两强之间煤铁资源争端和与之伴生的领土纠纷息息相关。

      法国和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盛产铁矿,而德国的鲁尔地区则盛产煤,抛却战略和政治考量,整合德法优势资源,是德国工业资本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初期,快速发展的德国工业日益受到资源短缺的限制,另一方面银行资本发达且拥有海外殖民地法国并无动力促成两国上下游产业整合。这种经济发展阶段和方略上的不协调,才是导致德法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深刻原因。

   此外,二十世纪初叶,在美、德大工业生产已经成熟,对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日益渴求的背景下,殖民属地、势力范围、外交密约等殖民时代的遗存依然坚不可摧。美、德工农业生产力进步带来的更多产品和资本输出冲动,非但不能通过国际投资与自由贸易渠道及时排解,反而激发了大国之间的恶性贸易壁垒,于是主要经济体之间变得势如水火,深陷零和博弈困境。

    就是说,旧时代、条块分割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及制度形态,与引导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新工业、经济力量之间形成了严重错配,使产业上下游、贸易供求之间人为隔绝,而最发达的欧洲经济,恰恰受害最为深重,表现为新老欧洲大国矛盾急剧恶化,最终点燃了一战火药库。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战接近尾声之际,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略微研究一下这套计划,不难发现其中既隐藏了美国试图以资本输出实现全球霸业的野心,也饱含了美国思想菁英对战争根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全球治理结构变革和持久和平的理性追求。

   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对秘密外交,主张海上自由,废除经济壁垒,创立国际联盟等。正是这些当初被欧洲权贵耻笑为“理想主义”并弃之如敝屣的治理理念,日后构成二战战胜国创设全球经济战略格局的底版,并最终物化为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煤钢联营、世界贸易组织众以及众多贸易投资安排等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治理机制,有效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威尔逊的提议,无疑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历史进程总是异常崎岖往复,以至人类经常要开倒车,方能看清到进步方位。彼时,杀红眼的欧洲列强无法理解威尔逊提议的普世意义,战后确立的凡尔赛体系非但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埋下了二战祸种……

   盘点历史,回归现实,可大致得出未来避免世界大战的几个要件:

   主要经济体之间互相开放,在互利互惠基础上,促进开放层级呈递增趋势,且不会因经济、政治危机因素而出现重大逆转。

   其次,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保障下,资本联姻主导下的产业跨国融合,不断在不同国家之间形成和巩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经济区域一体化范围逐步扩大。

   最后,主要大国普遍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并认同威尔逊当初所言:“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