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春运即将到来,无座车票能否打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现代快报》记者就这个“老话题”再次询问铁路部门,相关人员表示,“根据目前实施的《铁路客运运价规则》,旅客票价按旅客乘车的实际路径计算,主要是依据其距离长短制定的。”对于站票应不应该打折,他直言“不清楚,也不好说”。
但凡乘坐过火车的人几乎都知道“一战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即使如此,想要叫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5%工作量的中国铁路,彻底“消灭”站票,暂时也不可能。站票虽然一时难以全部“消灭”,但完全可以做到和坐票拉开差价、区别对待,而且按照《合同法》所述公平原则也有必要这么做。按照铁路部门的解释,火车票价主要依据出行距离长短而定,那么,卧铺票远高于座位票的价格又该作何解释呢?很显然,乘车的舒适性也一直作为票价主要依据之一,这样的定价依据,为什么到了站票这里就说不通了呢?
站票能否打折其实是个旷日持久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甚至引发过官司——早在2006年,江西市民丁昌祥就曾因此将北京铁路局告上法庭。虽然当初的官司无疾而终,但诸多细节仍历历在目,其中,铁路局代理人的一番话至今令人难忘:如站票和座票真的出现差别,就会有人为了省钱而买站票,以致座位过剩,这样就会出现买站票的人享受座位的情况,出现另一种不公平。
“站票打折会导致客流激增”,面对火车站票引起的讨论,铁路部门的这种解释一以贯之。2008年,当时的铁道部针对公众提议的站票能否实行“站价”回应说,站票实行“站价”会使更多人挤向铁路,造成列车严重超员,危及行车安全。看得出,在铁路部门看来,价格杠杆作用意义重大,如果降低站票价格,将会给人留下可趁之机。问题的关键是,省钱真的是火车乘客最大的消费追求吗?
按“省钱理论”,卧铺票价比硬座高出许多,按理应该出现“卧铺过剩”才对。可实际情况是,火车站最紧俏的恰恰就是卧铺票,票贩子手中赖以谋利的也多是卧铺票。如果为了省钱,为什么夜间餐车座位总是会高价卖给那些无座者,甚至卧铺夹道里的折叠椅也成为列车员捞取外快的法宝?“舒适”与“省钱”,到底哪一个的需求更大?
至于“买站票的人享受座位的情况”,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本不会出现。首先坐票很少出现“过剩”,其次即使有乘客中途下车,车站也完全有能力将这个座位卖给其他人。在各大售票站点均已实现联网的今天,核实每一位乘客的乘车区间,作出统筹安排应该算不得什么难事,无非多敲打几下键盘而已。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火车站票打折依然遥不可及。而在被奉为圭臬的《铁路客运运价规则》中,并没有公众意见的一席之地。虽然《价格法》和《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都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制度,然而,在火车票价标准这个关系到绝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价格听证制度究竟何时才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