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不用再“背黑锅”
2013-11-28   作者:王旭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我国将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人员,严禁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执法,将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调离执法岗位。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在日前公开发行的三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中撰文披露了上述内容。(11月27日《南京日报》)

  临时工走到了“十字路口”。从恢复“临时工”的名誉上讲,如果“临时工”不再执法,也就不用再“背黑锅”,不再成为“替罪羊”,从源头上还其清白与尊严。从执法的严肃性上讲,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执法,是对法治社会的伤害,会埋下安全隐患,随时会激化社会性矛盾。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将是法治社会之幸。但如果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仍然“忙不过来”,那么根据“工作需要”,合同工、临时工“协助”执法的现象还会出现。

  唯有简政放权,才无需临时工执法。长期以来,临时工参与执法,是因为执法者“人手不足”,太多的事要做,而取得执法资格有着能力门槛与编制限制,于是,合同工、临时工进行执法成为“中国式执法”的必然现象。临时工参与或协助执法,作为法治社会进步的过渡产物,有现实存在的一定“合理性”。衡量法治社会的标准很多,但只要还存在临时工执法行为与现象,法治社会就是不完善、不健全的,与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背道而驰。

  唯有简政放权,才无需临时工执法。如果还维系现在的执法范围与空间,临时工不执法可能只是“临时的”,他们随时可能“上岗”。简政放权,“浓缩”执法范围与空间,才是釜底抽薪之举,亦是根本之策。有观点认为,公权力边界的调整是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在机构改革深化中,如果能够明显看到审批权限的下放、经济和社会主体明显感受到“更大的自主权”,感受到基于国情国力的基本公共服务“有人管、管得了”,人们完全可以相信这次机构改革在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前行。

  执法权“很丰满”,执法者就不可能“很骨感”;相反,执法权“很骨感”,执法者也就不可能“很丰满”。这是浅显的道理。“向市场放权,向社会让权”,“强化宏观调控,强化民生保障”……当这些目标实行之后,“浓缩的都是精华”,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去执法也就变得很轻松。值得提醒的是,传统的行政执法模式与习惯也要与时俱进,加快在依法行政框架下的行政执法改革与创新,由执法范围的“量变”、执法人员的“量变”,引发执法功能走向更好地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公民权利的“质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