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的堵与疏
2013-11-25   作者:罗克关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虽然审计署仍未公布全国性政府债务审计结果,但对政府债务问题的处理原则已可以从近期部委的相关动作中看出端倪。

  先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同业业务表示严重关切。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单辟专栏谈银行同业,事实上已将其等同于银行表内贷款,并对其不断增长的规模和无法准确判断资金去向的现状表示担忧。银监会则更进一步,计划从监管政策上对此块表外业务亮红灯。业内盛传的9号文细节条款也显示,未来要么银行将比照表内贷款计提资本和拨备,要么一些名目繁复的业务将被直接叫停。

  这实际上就是年初财政部长楼继伟谈及地方债务问题时所说的“堵歪路”。虽然尚不清楚有多少地方债务目前依赖表外融资获得资金支持,但6月份审计署24号审计结果公告已经揭开其冰山一角——在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债务的跟踪审计中,审计署发现,通过信托、融资租赁、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方式变相融资的,占各地近两年新举债总额的15%以上。显然,在监管部门此前已收紧政府性债务从银行表内获得融资的渠道之后,银行业内的各种创新还是将资金与项目之间的鸿沟勾连了起来。

  不过,在表外业务不断承受监管压力的同时,新的融资渠道也在适时放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周便放开了地方城商行承销本地区债务融资工具的权限。

  根据协会的规划,未来地方性银行经市场评价获得B类主承销业务资格后,可在注册地所在的省区市开展主承销业务。这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将能够获得更便捷的融资服务,不但可提供债券承销服务银行的选择范围大大拓展,甚至还可以选择有自身直接参股的银行操办融资事项。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楼继伟所说的“开正门”。用更加标准的债券融资替代目前并不标准的银行同业业务,有望通过信息公开倒逼政府融资平台完善配套,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完全堵死融资渠道可能带来的剧烈震动,因为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资产无效,而是流动性不匹配。

  除明确允许地方发债外,《决定》还指出,要“发展和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这其中隐含的深意,也是要将对资金需求量巨大的政府融资平台推向直接融资市场,让其自身在市场上寻求资金支持,并将风险分散出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量集中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毕竟,商业银行有息差保护的时代也正在逐渐逝去,指望银行对项目不加选择就给予支持的可能性正在迅速降低。

  有意思的是,债券承销也是直接打通资金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联系的业务,这与当下如火如荼的同业业务从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在操作层面一个更加透明规范,一个则极为曲折隐蔽。对监管来说,二者之间如何取舍,目前来看已没有悬念可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审计署:“地方债务翻番”消息不实 2013-09-28
· 国家审计署摸底发现:地方债务较两年前几乎翻番(删) 2013-09-27
·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地方债务规模或于10月份公布 2013-09-07
· 造城“大跃进”进一步推高地方债务风险 2013-08-26
· 地方债务危机也可以变成大好事 2013-08-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