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昌九生化类两融风险继续上演
2013-11-13   作者:熊锦秋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市场原来预期赣州稀土将借壳昌九生化,不少投资者甚至进行融资杠杆操作,但不料赣州稀土却宣布借壳威华股份,昌九生化因此持续跌停,有些融资客可能就此爆仓。笔者认为,只要借壳上市等依然在市场存在,类似的风险还将陆续上演。

  昌九生化自1999年上市以来多数时间徘徊在盈亏边缘,最近几年经营状况也不理想。2009年、2010年连续亏损,2011年勉强盈利,2012年亏损。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昌九生化目前尚有数亿元的融资余额,融资交易投资者面临灭顶之灾,也许将成为A股市场两融第一惨案。

  目前沪深交易所和券商对两融业务有些风险管理措施,比如按沪深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或者融券卖出,保证金比例都不得低于50%,也即当投资者信用账户中有1元保证金,便可向券商最多借入2元资金购买股票;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券商提供的杠杆比率比这个要低得多。另外,券商还对客户提交的担保物进行整体监控,并计算其维持担保比例(指客户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要求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低于这个比例时,证券公司将通知客户补交差额,投资者若未能按期交足担保物的,证券公司可强制平仓。按照这些规定,如果投资者在昌九生化融资比例较高,可能出现巨亏且强制平仓情况。

  目前两融标的证券已增加至700只(含12只ETF),且有继续增加之趋势,两融业务尤其是融券业务,本应对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制度还不健全的A股市场,两融业务风险却防不胜防。比如本案例中昌九生化传出被赣州稀土借壳,股价暴涨,部分投资者基于借壳重组预期融资买入,但借壳消息一经否认,连续跌停,出逃的机会都没有,不仅投资者可能被扫地出局,券商恐怕也会被火烧连营,尽管券商可以将拒绝偿还债务的投资者诉诸法律,但倾家荡产的投资者又拿什么抵债?

  当然,并非昌九生化被赣州稀土借壳成功,两融操作就没有风险,因为此时融券做空者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资产重组和资产注入等市场操作使得股票标的所代表的实际内涵飘忽不定,只要借壳消息一经发布并落实,投机者仍然会借机炒作拉抬,融券卖空者同样可能被轧空,股票连续涨停恐怕没有机会买回。

  在笔者看来,扩大两融标的,完善市场做空机制、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这个大方向没有错,但看来也不宜冒进,需要在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之后稳步推进,要从制度上杜绝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对投资者造成的风险,为此建议:

  首先,应该防止借壳上市、重大资产重组等对投资者产生的风险。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对于借壳上市等信息只能是道听途说,若在这些股票上面进行两融操作,极容易被人宰割。为此,应将借壳上市以及重大资产重组请出股市场外进行,上市公司一旦进行此类操作将自行退市,相信这样也就没有几家上市公司愿意进行此类操作。另外,结合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如果上市公司等有关方面对投资者形成信息误导或虚假陈述,应由相关方面承担投资者两融操作的相应损失。

  其次,应严格筛选两融标的券。按交易所规定,目前两融标的股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必须上市满一段时间、盘子不能太小、跟随大势、中规中矩没有操纵嫌疑的“非ST”股票。从本案例来看,像昌九生化这种暂时摆脱ST而又徘徊在ST与非ST之间,同样不应纳入两融标的,在目前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随意进行的情况下,这类股票作为借壳方苦苦寻觅的臭豆腐,随时有借壳可能、由此两融风险巨大。

  其三,要严格打击市场操纵。昌九生化仅仅依靠一个借壳传闻,股价就上涨4倍,这或许并非简单的市场自发行为,不排除幕后有操纵者存在。如果市场操纵绝迹,证券价格离其内在价值不远,即使借壳消息证明是一场空欢喜,两融操作又能产生多大风险?

  其四,投资者要慎用两融杠杆。笔者认为,中小投资者在市场处于信息、资金、持股等弱势地位,即使利用本金操作都很难获利,加杠杆只能带来更大风险,还是不要贪心为好。但愿这一事件能让众多中小投资者汲取教训,减少盲目跟风,采取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投资策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昌九生化连续六跌停 两融“第一爆仓惨案”或上演 2013-11-12
· 借壳梦碎四连跌停 昌九生化3亿融资盘濒临爆仓 2013-11-11
· 昌九生化3亿融资遇3跌停 酿两融第一惨案 2013-11-08
· 昌九生化陷信披违规疑云 股权质押秘而不宣 2013-11-07
· 赣州稀土换壳昌九生化 股价暴涨暴跌疑做局 2013-11-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