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污染谁治理”还是“谁呼吸谁买单”?
2013-09-26   作者:舒圣祥(湖南 职员)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针对有人提出的“民众要为呼吸新鲜空气买单”的观点,国家发改委能源与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表示:“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直接涨价要好过不知情的财政拨款。直截了当在成本中增加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比如提高能源价格。目前争议较多的环境税尽管对企业征收,但实际上它仍然是消费税,企业仍会将此转嫁到商品价格中,实际上还是消费者自己买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确实,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高度概括当下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就是“城镇化”——之前更多是“土地的城镇化”,现在则在追求“人的城镇化”。
  在“土地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的环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破坏。 早在2006年,首任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就曾说过: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间,环保计划中定下的指标从未完全完成过。如今,又是7年过去了,从未完全完成过的环保计划又完成了多少呢?对此,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真正承担过责任,没有一顶乌纱帽因为环保计划未完成而掉落;相反,牺牲环境换取发展从来就是一种常态,不但官员无须为环保执法失败承担责任,就连违法排污和不执行环保法规的企业,也无须为破坏环境承担成本。大多数企业,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在内,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却一直保持着破坏环境的惯性。
  但是,大自然的法则告诉我们,污染环境必须有人承担后果。官员不承担,企业不承担,谁来承担?当然是并且只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逃离污染源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诸如大面积的空气污染,除了假模假式地戴上口罩,所有人都逃无可逃。对此,从未有人提出过要给予补偿,哪怕是对那些“癌症村”的村民;但是,现在却有人告诉我们:你必须为呼吸新鲜空气买单!
  毋庸讳言,我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可是治理责任的主体却从未明确。按照市场经济的道理,只能是并且必须是“谁污染谁治理”。可是,污染环境换来的大把钞票已经装进了商人的腰包,他们不会事后吐出来;同样,污染环境换来的大笔财政也没给污染治理留下专门资金——因此,虽然污染严重是因为相关企业的无良经营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失职,但是“谁污染谁治理”已经很难实现,结果就是让那些污染严重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来为之买单!
  从公平的角度说,“谁呼吸谁买单”充斥着蛮不讲理的话语暴力。人人都会问一句“凭什么”?但是现实的残酷之处在于,政府为环境治理所花的每一分钱,其实都来自于纳税人;而且,就算这部分税收是直接向企业征收,最后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买单。但是,至少还应该有一条底线,那就是不能让公众为环境买单的支出,继续成为某些环境破坏者的暴利。最典型的就是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无论水电煤气油都是如此——水价上涨进的是自来水公司腰包,油价上涨也是给两桶油做贡献……这样的“谁呼吸谁买单”是公众绝对不能容忍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油品升级助推中国能源结构上台阶 2013-09-25
· 英国能源大臣访华兜售能源项目 2013-09-24
· 能源局:加强煤矿瓦斯防治 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 2013-09-23
· 能源局与中石油等签任务书 落实首都大气污染防治 2013-09-23
· 达沃斯论坛聚焦能源转型:多能互补体系成发展方向 2013-09-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