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具公共属性应保护居民按揭权利
2013-09-17   作者:李宇嘉(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打算在近期通过贷款实现住房梦、想当“房奴”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因为暂停房贷的浪潮已经从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蔓延到国有大银行,大有全面停贷之势。而即便是开展房贷业务的银行,也要求借款人支付基准利率上浮5%-10%的利率水平才能获得贷款。从开展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如此大面积停止住房按揭贷款尚属首次。
  而对于大面积停止住房按揭贷款,所有银行无一例外的解释就是“额度紧张”。而之所以出现“额度紧张”的问题,直接原因就是临近中秋、季末存贷比考核大限来临,流动性压力再次袭来。为了避免“钱荒”增加融资成本和招致监管部门的惩罚,短期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停止长期资金利用对流动性的占用,而期限超长的住房按揭贷款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
  追根溯源的话,流动性压力之所以屡次袭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2009年扩大内需以来,银行将资金大量直接或间接投入到期限长、利润高的房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等业务领域,而今年以来,随着表内信贷的紧缩、二三线房地产风险的暴露,这些领域的贷款出现了偿还难和展期的问题,银行资金循环的链条受阻,被迫走上“短借长用”的路子,即所谓的流动性错配。而在“短借”(资金来源)这一端,由于实际存款利率水平长期为负,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不断,导致利率管制被变相突破,存款大量进入支付实际利率水平为正的影子银行,银行“短借”更多的是以理财产品等高成本负债滚动的形式来获得。只要能滚动得下去,不仅可以自如应对流动性风险和监管考核,还能维持原来的高利润水平,这是利率管制被突破后银行继续维持“天然利差”的如意算盘。
  这样的话,逻辑链条便清晰了:银行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将资金大量通过影子银行曲线投入房地产开发和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存款出现“搬家”到影子银行和存贷比、资本充足率严厉考核的背景下,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银行一方面靠理财产品等短期资金滚动来维持流动性需求,并确保最大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尽可能压缩低利润长期资金的占用,而按揭贷款就属于后者。
  看来,银行之所以牺牲掉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质优业务的按揭贷款,还是从利润最大化角度看待的,即便是同为房地产贷款,银行亲“开发”而疏按揭的态度相当鲜明。事实上,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是各类贷款中风险最低的,今年6月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中国人是讲信用的,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非常低,不良贷款率远低于1%,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银行牺牲按揭贷款行为。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银行业务运营的逻辑,不难发现,不管是过去存款利率管制下“天然利差”带来的高利润,还是银行利用理财产品滚动获得的高利润,事实上都离不开广大存款居民的贡献,或者说银行的高利润是存款居民所成就的。中国国民储蓄率达到52%,而家庭居民储蓄率达到了30%多,在全球各国是最高的。
  商业银行在社会中本来就是一个中介服务组织,发挥的作用仅仅是把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联系起来,以平衡社会资金供求。过去,银行单位业务的利润水平应当界定在中介服务费,即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下的存贷款利差。近年来,尽管金融出现衍生化、复杂化,商业银行赚取的利润要合理反映其风险管理水平,即对借款人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但是,在我国国家对银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风险全面兜底的情况下,银行盈利绝大部分反映的并非是其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是利率管制下的“天然利差”、“资产价格”上涨周期下的坐享利润。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金融服务组织,其来源资金也应当是公共金融资源。
  既然具有公共的性质,商业银行首要服务的对象就是贡献廉价资金来源的老百姓。相比国外居民,我国居民对于个人金融的需求种类很少,主要集中在住房按揭贷款和少量消费贷款(如信用卡消费、汽车消费信贷等)。因此,对于老百姓正常的住房按揭贷款需求,商业银行有义务去满足,特别是合理的住房需求。在西方国家,专门针对居民住房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很普遍,比如美国的储贷协会、加拿大的按揭和住房公司、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库、德国的住宅互助储金信贷社等,这些机构基本上能满足居民低成本的住房贷款需求。在我国,类似机构是住房公积金中心,但住房公积金普遍存在着个人缴存比例太低(5%左右)、互助性作用没有体现的问题,在高房价的背景下,对于居民贷款买房起到的作用也仅限于“锦上添花”,而不能起到像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那样具有“雪中送炭”的重大意义。因此,我国居民想要贷款买房,只能求助于商业银行。
  自1985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以来,成千上万的城镇居民通过住房按揭贷款实现住房梦。到2012年,全国主要金融机构上半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就达到了6.9万亿元,是1997年年底的363倍。但是,纵观近年来银行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变化,发现其并不取决于居民按揭贷款需求的强弱,而取决于按揭贷款的利润水平和银行流动性状况。2003年以来的这波房价上涨周期,各大银行纷纷将按揭贷款作为优质业务来大力推广。2011年以来,由于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再加上房地产长周期下行风险、货币政策紧缩,造成了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常态化,银行便纷纷将资金变相投向了高利润的房地产开发和地方融资平台,而牺牲掉了按揭贷款业务。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来是我国房价上涨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居民购房需求最为强烈的时期,显然这一点没有列入银行贷款业务发展范围内。
  近年来,在同样面临房价快速上涨的韩国,有一条明确的法律规定,就是任何人都有一次以低成本获得按揭贷款的权利。因此,我国应当确认商业银行和贷款资金具有公共机构和资源的性质,居民也有获得按揭贷款的权利。一段时间以来,各界都在研究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笔者这里提出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当首先从服务老百姓做起,因为没有老百姓就没有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贷款业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金融资源受挫 基金布局创新指数 2013-07-19
· 新二元经济与金融资源错配 2013-07-02
· 利率市场化须打破金融资源垄断 2013-07-02
· 利率市场化须打破金融资源垄断 2013-07-02
· [时评]利率市场化须打破金融资源垄断 2013-07-0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