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贪大求全”之风近年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甚至连一些地级市也提出雄心勃勃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规划。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近期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8月26日新华网) 造城运动是当前城市管理者最热衷的“运动”之一,部分人将城市规模大、建筑新、马路宽当作最现实的升迁资本,争相成为“建筑大师”。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压力,合理规划和开发新城区无可厚非,这其中也出现一些让人津津乐道的新城,但更多的却是“摊大饼”式的发展,违背资源和人口的集聚规律,导致财政投入负荷过重,民生服务配套跟不上,新城罕无人烟。这显然有悖于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目的。 “摊大饼”造城势必带来大规模的征地拆迁,血色拆迁和一夜暴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拆旧建新本是利民工程,是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然而,当“私权”被粗暴野蛮地侵犯时,拆迁却成了一项“扰民工程”,从“野蛮拆迁”到“暴力反抗”,不幸事件频传。再者,因为拆迁补贴一夜暴富的人越来越多,并悄悄发展为新富群体,但大多缺乏城市居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生存本领和文明素养,形形色色的矛盾和诱惑也让悲剧频发。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些富翁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呢?两者引发的社会矛盾、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 城镇化进程不是片面造大城、建大都市,必须刹住“贪大求全”之风,转变“以物为本”的干部考核方式,加强对官员的业务培训和制度约束,多走进基层调研,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群众诉求,让城市建设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