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双向失灵
2013-08-26   作者:陈志龙(资深媒体人)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字号
  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多起重大风险事件,其引发的对在“刀尖上舞蹈”、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创新业务反思的同时,对落后僵硬的监管体系麻木和失职的检讨,也是一个余音绕梁、紧迫而现实的重大问题。
  “6?20事件”中,一两家小银行的违约,犹如一根稻草压垮了骆驼,让日交易量达到4万亿的银行间资金市场陷入混乱,并掀起金融市场的惊天波澜。银行间市场是以国家信用背书的,这一举世瞩目的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后,按照全球金融体系“公平交易”原则,交易市场、相关银行应立即启动内部审查机制,外部监管部门也应介入调查,把真实、完整、透明的信息报告公众,以维护市场稳定,回应各方关切:究竟谁是违约责任主体,违约金额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遗憾的是,造成巨大的市场恐慌的事件发生后,相关银行只以简短的几十字声明予以断然否认,监管部门至今也未公布后续调查报告。
  同样,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极端的“8?16事件”发生后,作为市场一线监管者的木然和无为让人难以理解。光大的错误行为发生后,不仅没有立刻停止交易,上午收盘前20分钟市场懵懂的跟风盘中,它还了结了部分错误买盘,以减少损失。下午开盘后,又本能地迅速反向回补建立期指空头仓位套利,从容收割由其发动这一事件所驱动的利润,造成市场剧烈波动。
  金融体系的风险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命性。 “6?20”事件发生后,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这是较为委婉的说法,资本是逐利的,利益越丰厚,就越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所有银行都在资金市场加杠杆,应验了华尔街的那句名言:“当可以用别人的钱赚钱时,他们自己是不会掏一个子儿的”,但无止境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边界地重复放大杠杆,过度追求规模膨胀,当资产负债表中的杠杆被用到极至,而流动性储备捉襟见肘,大伙都以为没事时,市场极小的与预期相反的事件就可能触发系统陷入全面恐慌和崩溃。
  而这次光大的“乌龙指”和巨额资金黑箱事件说明,金融体系内重大的风险隐患如果得不到有效检验和纠正,一些“大而不死”的金融机构在过度刺激后会瞬间猝死,而其引发的金融地震和海啸必将对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波。当年,一度被誉为赚钱机器人的“天才交易员”尼克里森,一张错单终结了百年的皇室银行巴林银行的命运,而中国金融业一再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警示我们,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如果对利润的过度贪婪和追逐不受约束(光大此次肇事的部门去年的结构化产品利润暴增了33倍),在疯狂的膨胀和扩张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并过度放纵,风险膨胀到一定程度,“一根针也能捅破天”。
  西方的金融危机史说明,极端事件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双向失灵。从监管者来说,他不是不知道那些风险的源头所在,但监管体系僵硬、监管寻租和监管俘获大范围存在,本应该关闭那些经营不善的“吸血鬼机构”,因为监管者对违规金融机构的纵容和庇护是灾难性的,但问题型金融机构有在潜移默化间对监管者形成“监管俘获”的本事,监管机构迫于政治压力和维稳需要,谁也不希望在其任期内把地雷引爆,都希望把棘手的问题留给后人。最后,当实在糊弄不下去了,不可收拾了,只好拿纳税人的钱填补低效的金融体系。
  哪里有疯狂和投机,哪里就必然会有恐慌和崩溃的极端事件发生。中国金融市场高频发生的极端事件,其本质都是一脉相承,出现了从市场到监管的双向失灵,用美国人的话说,“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双向失灵”。
  这一切,也都到了该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