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将洋企业拉下神坛
2013-08-19   作者: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近年来,洋企业在华频繁出现违规事件,不断挑动着国人那根紧绷的神经。这些代表着高水准、高信誉的外资企业曾以一种引领者的姿态进入中华大地;如今却又一次次被拉下神坛。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肥肉,没有企业不垂涎欲滴。但在“火急火燎”地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外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曾令其引以为傲的商业规则,似乎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本月初,美赞臣、多美滋、雅培、恒天然等多家洋奶粉因违反《反垄断法》及限制竞争行为,被国家发改委处罚约6.7亿元,这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数周前,英国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在华商业贿赂案引起轰动,又一次让外企蒙羞。而此事件并非孤例,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除了频繁地违反商业规则,洋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也让那些崇尚外国货的国人“心惊胆战”,开始感慨“国外的月亮不比中国圆”。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售后政策有歧视之嫌,不免让“果粉”们伤心。如此搞“双重标准”的洋企业绝不是少数。几年前,全球食品公司巨鳄雀巢和卡夫集团就曾因在欧洲采取非转基因政策,而在中国继续使用转基因原料被起诉。外企在华的别样嘴脸让中国消费者一次次“惊呆了”。
  随着维权意识的增强,总是被“区别对待”的中国消费者逐渐开始愤怒。“牛博网”创始人罗永浩因质量问题怒砸西门子冰箱事件,给傲慢的外企一记狠狠的耳光。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砸冰箱的做法是否得当,但外企在中国市场中的质量和售后屡屡叫人失望确是不争的事实。其发生频度之密集、表现形式之多样,显然已非个案所能解释,隐藏于背后规律性的机理必须及早予以认识和破除。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外企在其本土或成熟市场的运作相对规范,而在中国则阴暗地搞“双重标准”呢?这与中国尚待完善的商业环境不无关系。对于这些追逐利益的商业公司而言,实现最高的“性价比”是决定其行为的最大依据。尽管跨国公司的商业起步的确要比中国早得多,但在一个尚未健全的发展中市场里也会降低其社会责任标准,借机浑水摸鱼,甚至欺骗隐瞒。尤其部分国内消费者不满国产商品的质量,盲目地信任洋品牌,却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和有效的维权行动,也刺激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放低标准。
  既然“遵纪守法”的成本过高,“趋利避害”就成为外企本能的选择。外企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通过降低生产标准来节约成本,从原料采集到最终的售后服务全都降了级别,自然苦了消费者。
  一方面是外企对节约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相应法律的不完善和监管的缺失。当狡猾的老鼠遇上瘸腿的猫,“钻空子”就变得轻而易举。
  跨国公司双重标准之所以发生,与中国市场缺乏对其足够的制约密不可分。执法不严、违法成本过低,导致一些外国公司在国内屡次违规,但是依旧我行我素,这说明这种处罚对这些企业来说无足轻重,违法所得远远高于罚款。
  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违规成本很高,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将面临巨额的处罚,甚至把企业罚得干脆关门。洋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傲慢与偏见,与其违法成本低甚至零风险密不可分。据媒体报道,我国首例因外企执行“双重标准”而被罚事件发生在2012年,这也就意味着,此前外企的违规行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让本来就带着优越感的外企更加趾高气扬、肆无忌惮。
  明确问题的症结后,就该试图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作为一家优秀的跨国公司,不仅需要忙着“赚钱”,更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只有超越了传统的利益至上论,企业才能与社会、文化融合在一起,实现品牌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游刃有余。同时,面对尚待完善的市场和漏洞百出的监管,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整个市场的设计、构建、规范、监督等方面,将过低或过粗的国内标准精细化。唯其如此,才能将外企真正纳入与中国经济良性互动的轨道中去,实现双赢。
  自古“创誉难如针挑土,毁誉易如水推沙”,消费者一旦被伤害,重建对企业的信心尤为艰难。外企的“中国式尴尬”也为本土企业敲响警钟,对于企业而言,尊重市场规则、善待消费者,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天大的道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成熟的市场拒绝“双重标准” 2013-08-05
· 从奔驰的傲慢看洋品牌的双重标准 2013-07-02
· 网络安全拒绝“双重标准” 2013-06-21
· 部分洋奶粉使用中国奶源 生产工艺采用双重标准 2013-05-15
· [网民关注]扎牢监管篱笆 严惩苹果“双重标准” 2013-03-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