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改革应从公平与效率着手
2013-08-16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叶檀

  中国多数老人退休后无法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目前体制不改,未来更无尊严。
  养老金多种方案频出,实质改革空缺,关键是没有哪个群体愿意在利益上让步。中国的养老金是跟随身份的,而不是跟随身份证。简言之,公务员最高、事业单位次之、企业最低。
  面对已经存在的严重养老金歧视现象,任何试图增加企业负担的改革方案注定不会成功。2008试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雷声大没雨点,至今原地踏步,阻力就在于3000万事业单位职工的反对。相比而言,从1991年开始的企业职工统筹养老保险,到1998年就大功告成,谁强势谁弱势,不问可知。目前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提出的养老金改革方案,明确建议从2015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被一些企业职工认为侵吞了他们本已菲薄的养老权益,大声反对。他们反对得有理。
  目前养老体制改革的成本计算,建立在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待遇不降低,逐渐与企业接轨的基础上。
  按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数据,目前全国退休事业单位职工月均养老金约为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年均离退休费总支出1400亿元,其中大约一半来自财政拨款,另一半为自筹;全国退休公务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职工的2.1倍,每年大约需要700亿元,由财政全额拨款,这部分支出已占财政对全部养老金负担的三分之一强。
  更有甚者,贫穷者为富裕者输血。养老金现收现付,相当于工作者为已退休的老人支付养老金,老年人越来越多,职工负担越来越重,企业所支付的配套养老金越来越多,但这部分支付的资金并没有真正到达职工账户。企业缴费不积极,参保比例不高,随着制度的完善漏洞被堵上,也意味着企业的负担居高不下。企业与职工被迫成为活雷锋。
  为农民所缴纳的部分养老金被“没收”。2010年初,《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理论上,农民工跨省流动,可以将养老金携带转移。但由于手续繁杂,2011年,全国办理跨省转移手续的农民工总量只有24.4万人,仅占当年参保农民工的0.6%,农民工排队退保只能要回自己缴纳的部分,血汗钱“被蒸发”。2012年11月26日,人社部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支持了人群从城市到农村的单向流动,并不支持城镇化的向上流动,无助于建立养老金全国统筹,养老金还是跟着身份走,不跟身份证走。
  现实很直白,中国是人均财富的穷国,又是人口大国,人均寿命延长老人增加,养老不堪重负。从人均寿命看,推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怎么反对都没用。清华大学的方案称,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约在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为65岁。
  方案没有点到本质,政府应该建立公平的体制,虽然趋势是延迟退休,具体到个人多少岁退休应由个人自己决定,除了公务员与大学等特殊机构之外,应该由职工自己决定。
  企业单位员工延迟退休应该自愿,有人贡献大身体强壮社会需要,愿意干到70岁,或者像台塑的王永庆老先生一样活到老干到老;而有人尸位素餐浪费资源,迟退不如早退;另一些IT行业的创新之士,工作黄金时段就是20到40岁,一天等于别人的三天,工作强度之大牛都比不上,40岁之后拿着红利四处游走,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处的关键词是效率与自愿原则,实现这一原则的关键是做实每个公民的个人养老账户。从现在开始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养老账户应该有明细账,绝不能打包成一笔糊涂账由政府买单,政府先期补贴计算,应该降低特权养老族的养老金替代率,减少纳税人负担。这样做的另一重好处是,公务员岗位不那么吸引人,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由纳税人负担的现象将有极大改观。
  所有公民应该享有公平的养老制度,养老金多少、老年生活如何,由对社会创造的价值与财富基础决定,没有必要强求一律。制度是公平的,养老金数额可以不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永远跟着本人走,而不是跟随公民的身份走。
  中国的养老制度从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着手,才能成功。不说其他,只说延迟退休,会给改革制造不必要的障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撼延迟退休易,撼养老金双轨制难? 2013-08-09
· 专家建议养老金“并轨”直接启动 2013-08-09
· 养老金并轨不能总在“嘴上” 2013-08-08
· 养老金并轨还要等多久 2013-08-06
· 地方养老金投资运作广东趟出了新路子 2013-07-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