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审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2013-08-08   作者:章玉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章玉贵

  不能再抱着认为有国家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信用托底,地方债即便发酵也不大可能引爆成全局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老皇历了。应赶紧对经济体系作彻底体检,并切实针对相关突出矛盾筹谋相应对策,尽快清理地方债黑洞,挤压房地产泡沫,采取决断性措施整治“投资饥渴症”。

  在内外经济均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势下,全面审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审计署开始全国性地方债审计,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地方债风险急速浮出水面。业已审计的36个地区债务中,居然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而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负债率超100%意味着资不抵债,因此,对中国可能出现“底特律式破产”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事实上,背负着千亿地方债而备受关注的鄂尔多斯,今年以来就出现了财政收入负增长,一度被迫缓发公务员工资,压缩或者停建公共建设项目。鄂尔多斯能否自我走出债务危机,现在根本无法判断;甚至,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大省江苏,也深陷地方债泥潭。一直和广东争夺中国经济“一哥”地位的江苏,去年通过金融机构售出的债券竟是广东的三倍,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江苏经济举债为继的现实。
  当前我国的地方债问题,究竟是债务危机还是财务困境,学界尚有争论。不过,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即地方债暂时没有失控,也无法掩盖不少地方政府发新债还旧债从而放大地方债风险的事实。有报道说,现在就连一些小城镇也在借助投资实体发行债券,要是全国2800多个县都在发债,其累积起来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大爆发,后果有可能比想象的要严重。因此,不能再抱着认为有国家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信用托底,地方债即便发酵也不大可能引爆成为全局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老皇历了。因为,无论如何展期只是阶段性的安排,如果出现大面积集体违约,则经济本就存在内外失衡的中国,必须格外小心地方债膨胀之后引致的系统性经济风险。
  与地方债一同位列当前我国经济最为突出问题的房地产泡沫,更是我国这些年来挥之难去的巨大风险。笔者曾说过,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如果继续放任在制造业基础不很巩固且金融体系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风险极大的房地产领域,则不仅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型,亦很难承受得起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从系统性风险来看,房地产泡沫破灭相较股市泡沫破灭对经济具有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因房地产泡沫破灭诱发的GDP下降,是股市泡沫破灭后果的两倍;而从中国房地产发展史来看,当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曾使国内金融业遭受重创,物价高涨,通货膨胀率一度曾高达两位数,经济也因此不得不大调整。而今如果房地产泡沫再次破灭,则由此将引发的银行体系的大崩溃,其产生的雪崩效应,甚至要超过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也有可能因此下降两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频频对中国发难,则中国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情况下,在经济遭受重创之后错过重振的时间窗口。
  房地产面临的巨大经济风险,各级各地政府不可能不清楚。发改委主任日前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但本轮长达十年的房地产调控周期之所以出现反复,显性原因在于调控目标与手段不匹配;进一步原因是既得利益团体在阻碍有效调控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深层次原因则由于经济战略转型进展缓慢和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缺位,致使各地经济深度依赖房地产业。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采取的手段往往停留在对房地产价值链终端环节的修修补补上。而不在房地产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动手术,有关部门始终在盘根错节的房地产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迟迟不能告别“土地财政”、“土地经济”局面,那么,所有针对二级市场的所谓杀手锏,最终都有可能将调控成本转嫁到刚性需求的市场主体身上,就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助推房价上涨的格局。
  细究起来,地方债与房地产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是以土地为抵押从银行借出资金,只要房价上涨,则由此带来的土地财政收入便可覆盖这笔债务,反之则反是。因此,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银行已经结成命运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不能尽快清理地方债黑洞,不能有序挤压房地产泡沫,不采取决断性措施彻底整治“投资饥渴症”,则局部风险的扩散和发酵极有可能演变成中国式经济危机。而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早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如若不能找到有效对策,中国就有可能在无法对外释放风险的情况下,独自吞下经济危机苦果。
  如果爆发中国式经济危机,届时中国除非拥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否则,像中国这样一个表面上深度嵌入世界经济实则体质还很弱,国际竞争力还在较低层次的新型经济体的新兴大国,遭受危机的后果很可能比美国、欧洲和日本当年的经济危机更严重。而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已大不如前。
  由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固然需要打造升级版,但当下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是赶紧对经济体系本身作彻底体检,并切实针对相关突出矛盾筹谋相应对策。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不大可能大幅度持续增长,因此,当下消除地方债黑洞的关键之举有二:一是对五花八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做一番彻底的体检与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厘定相关融资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各级各地政府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争取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提振内需等方面实现真正的突破,以此抑制投资过热,戒掉房地产之瘾,消除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生成机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似乎正在企稳 2013-08-07
· 中国经济下一步该怎么走? 2013-08-07
· 潜伏的“黑天鹅”:中国经济四大风险 2013-08-07
· 警惕中国经济“黑天鹅” 2013-08-07
· 澳学者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改革 2013-08-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