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眼中的城镇化
2013-08-08   作者:易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易鹏

  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的重要施政着力点,也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在本轮新型城镇化中,地方政府的具体路径选择将成为新型城镇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前段时间笔者实地调研,了解到对于新型城镇化的认知和推行,各地出现了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迷茫。一方面,地方政府认为很多制度改革的权力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很难有大的突破,于是等中央政府出台政策后才考虑动手。另一方面,对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这种质量型城镇化的路径,找不到升级的办法和路径,感觉迷茫和无所适从。该类型的地方政府,多分布在思想比较保守,经济实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
  第二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思想是明白的,但却采取了片面解读的方式。比如,刻意将投资大跃进、房地产化、人为造新城等老模式装到“新型城镇化”这个筐里。这种城镇化路径的异化,是当前中国政府推行新型城镇化最大的挑战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大范围地偏离新型城镇化的本身意图。该类型的地方政府,遍布各地,且比重不小。
  第三种是敢于先行先试。一些地方政府深刻认识到之前城镇化路径难以为继,于是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特点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宅基地交易、宅基地换社保、户籍改革中的居住证改革,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改革、开征房产税、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加大混合社区建设、扩大县级乃至镇级政府的自主权等多个方面。但这种类型的地方政府总体数量较少,还未形成主流。
  清晰了解中国地方政府实施新型城镇化路径的三种类型,有利于对新型城镇化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对症下药。
  首先,通过充分的讨论形成对新型城镇化的共识。城镇化不能成为精英圈自娱自乐的东西。媒体应该给外界传达出更为清晰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这也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监督。
  其次,新型城镇化需要制度改革来保障。当前很多地方政府迷茫和“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因为自身没有太多改革权力。为此必须在户籍、财税、土地、行政、投融资等方面推进实实在在的改革。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匹配;要想地方政府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就必须考虑开征房产税在内的地方政府新财源;或将地方政府承担的部分事权上收中央。
  第三,要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过去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已不再适应新城镇化的要求。而对于新的绩效考核体系而言,强调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要将考核的重点从城市面积等方面转向新落户人数、公共服务覆盖人数;从考核基础设施投入转向蓝天数量、水质、交通畅通度等方面。
  第四,新型城镇化的原则应该是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中国必须进一步简政放权,培育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来,并通过财税、规划、法律等制度规范的方式,让市场主体遵循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在各地推行城镇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蔡昉:城镇化的目的在于提供劳动力供给 2013-08-02
· “大农民工教育观”助推人的城镇化 2013-07-31
· 保险服务城镇化指导意见有望年内出台 2013-07-29
· 以改革促进城镇化和房地产健康发展 2013-07-29
· 底特律破产警示城镇化弯路 2013-07-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